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教师如果善于倾听,就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从而获得更多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倾听学生是教师的“生本”意识、教育机智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探索者、学习者,要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见解与困惑。教师应该相信“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允许学生出错,要学会延迟评价,让学生学会自己在错误中改正,在跌倒处爬起。反之,不善于倾听,急于评价,就不可能很好地把握学生探究的“火候”,也就难以达到探究的预期目的。
善于倾听能很好地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老师往往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真正的迷惑和不解,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善于启发,勇于等待,充分相信和鼓励学生,不做学生思考的代言人和包办者,他们会在课堂中收获得更多。
当学生发言的时候,老师应首先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获得的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