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农家”活动中,县交通运输局把解决困扰群众出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路不平、路不通、路不畅等问题作为最大的民生需求,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打造“畅通武陟”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道路的升级改造,全方位编织了四通八达、舒适快捷、高效顺畅的路网体系。
该局在抓好所联系村道路整修和养护的同时,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下访调研,对县内、县际农村线路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围绕打通“断头路”和优化路网结构,突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进一步规划、调整线路布局,实现了道路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同步双赢。
满足群众需求,铺就“致富路”。“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该局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三农”工作的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先后建设了县道X025涧沟—东草亭、获轵线—谢旗营南、东张线,乡道Y022北樊—焦西线、安北线荆辛庄村东—村西段、西封村—郑常线,村道C509北郭西—Y016、南耿村—北耿村、东尚村—大驾村等工程项目;大修了五老路、南益路、陶沁路、乔庙大街等乡村道路,并完成县重点建设工程圪武路扩宽改造、东四环、黄河大道北段改造等项目,不仅提高了全县农村公路等级和通达里程,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运输条件,加快了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公路已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北郭乡原岗村虽临近省道新孟路,但村内道路破烂不堪,成熟的桃子运出去主要靠肩挑背扛,通村公路修通后,该村村民再已不为运送鲜桃而发悉,开着机动车直接运送到县城或在省道路旁边出售;宁郭镇张桥村通往县道的出村道路修好后,许多村民纷纷在道路旁边建起了肉鸭养殖、面粉加工等企业;西陶镇周家庄村村民宋老迷原和爱人在沿海地区打工,穿过该村的县道修好后,他买了一辆小型货车跑运输,不仅解决了在外打工无法照顾老人的忧虑,同时每月收入达6千余元。
严把工程质量,打造“优质路”。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确保质量过关、群众放心。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公路大修及改建项目,都由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招投标,实施阳光操作、公平竞争。二是严把施工过程关。以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年”活动为载体,健全完善监管机制,认真落实“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做到每个建设工地都有工程技术人员“全天候”监督;同时,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点多、面广的特点,组织乡村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等担任质量监督员,实行社会监督、全员监督,确保每项工程都建成优质路、阳光路、希望路。三是严把资金筹措使用关。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向上级争取补助资金,并在县财政设立专户,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有效使用。通过强化监管,我县所有公路工程质量在自检及上级的检查中合格率均达100%,优良率均达80%以上。
优化道路环境,建设“生态路”。一条道路就是一条延伸的景观带。过去武陟城乡之间的几条干线公路坑洼不平,城区几条道路堵塞不通,给群众生活、经济发展造成许多不便,为此,该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人性化、生态化为目标,一方面,全力加强乡村道路的管护,积极开展“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树立了五老路圪当店至乔庙超限站、圪当店至谢旗营段20公里等一批“文明示范路”,使我县乡村道路面貌得到进一步改观。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乡村公路“绿、美”工程,进行景观型、生态型农村公路建设,如今,改造后的新孟路宽阔平坦,两旁绿树环抱、环境优美;正在施工建设的三条龙东扩、詹泗路拓宽、东四环南延、木栾大道南延等工程,标准高、道路宽、绿化美化一步到位,必将进一步优化群众出行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张建新、谢永利、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