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救护车招摇过市大把捞金
越秀警方打掉一非法救护车欺行霸市团伙 他们专拉医院转运业务 为抢客争地盘暴力相向
一辆普通的金杯面包车在车头、车尾和车身两侧贴上红色“十”字和“救护”等标识,在车顶装上“警灯”、警报器后,便在广州市区各大医院招摇过市地接送需要转运业务的病患者。为了“抢占山头”,团伙之间的暴力事件屡见不鲜。日前,越秀警方成功打掉一非法救护车欺行霸市团伙。

日前,越秀警方兵分三路实施统一抓捕,成功抓获团伙嫌疑人18名,将一非法救护车欺行霸市团伙的主要成员一网打尽,缴获非法运营“救护车”4辆,警灯、伸缩警棍、白大褂、招揽客户卡片、派车单等作案工具一大批。
文/记者陆建銮 实习生廖仕祺
通讯员施桂鸿、龚宣
图/记者黄澄锋
因“救护车”纠纷引发数起血案
近年来,在广州市区内一些医院先后发生了数起“救护车”因非法运转病人纠纷而引发人员间打架斗殴的案件。2011年11月,在白云区嘉禾街一医院的一起暴力事件中,受害人更是被打断了手脚。
警方对几起案件进行调查对比后,发现这些参与斗殴人员所使用的“救护车”均为非法改装。这个存在于区内各大医院之间专门从事转运重症病患者进行非法运营的团伙渐渐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通过近期公安机关的“三访三评”,不断有走访的医院及市民提供相关线索,非法运营“救护车”犯罪团伙组织架构逐渐清晰了起来。其中,以孟某、陈某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最为活跃。团伙以家族为组织基础,纠合个别社会闲散人员长期盘踞在市内各大医院之间,进行“救护车”非法营运活动。

查获的非法营运“账本”。
非法运营团伙骨干分子被刑拘
3月29日晚11时许,警方接到线报称,犯罪团伙人员已陆续返回暂住地,涉案“救护车”也已停放到犯罪团伙住地附近的停车场。凌晨2时,指挥部一声令下,早已兵分三路布控的三个抓捕组迅速出击,一举成功抓获孟某、陈某等共18名涉嫌从事非法运营“救护车”的团伙成员。
经初步审查,这些团伙成员存在非法运营、冒充医务人员非法行医、争抢地盘、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孟某等涉嫌非法运营“救护车”的团伙骨干分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这辆非法营运的面包车贴上了“红十字”标志,伪装成120急救车。
【装备】
外贴“红十字” 内配医疗设备
昨日,记者看到了团伙自行改装的其中一辆“救护车”,该车车头、车尾和车身两侧贴上“红十字”和“救护”等标识,车顶还装有“警灯”、警报器。
同时,该辆“救护车”内部配备有基本的医疗设备。车身内部设有两张担架床,床头和床尾放置有加压瓶和氧气瓶,但十分简陋和陈旧,加压瓶和氧气瓶
上早已锈迹斑斑。车内的几个急救箱中还配有听诊器、血压计、手术单、一次性橡胶手套等医疗用具,乍看之下和专业救护车差别并不大。几个大塑料袋中还装有团伙成员招徕生意时穿着的“白大褂”。
这些医疗设备和“白大褂”不仅能瞒过急需用车的病患者,在一些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口也能堂而皇之畅行无阻。“他们之所以自己组装这些救护车,一方面是为了显得专业,让病患者相信,另一方面很多收费站对救护车都是自动放行的,这样就免去了很多高速公路的收费,节约每一趟外出的成本。”
【头目】
曾做护工发现绝佳“商机”
据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刑警一大队张警官介绍,该团伙头目孟某曾在医院做过护工,她发现许多病患者在转院时需要救护车进行转运,但大多数医院的救护车并未提供这一服务。尤其是一些负担不起医疗费用,想要回乡下终老的重病患者对此需求更加强烈,但一些正规运营的租车公司往往会觉得晦气,拒绝这样的生意。
意识到这个市场空缺是一个绝佳的“商机”,2010年,她开始筹划运营这个非法运营“救护车”的团伙,团伙成员以湖南、河南、四川籍成员为主。
一部分团伙成员负责进入各个病房派发印有租车信息的小卡片。为了避免“争食”引起冲突,团伙还在各家医院内部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每一伙人都有自己具体负责的楼宇,只能在自己的地盘里做生意。”
但随着团伙势力的不断壮大,这一规矩很快被打破。2010年以来,该团伙与其他团伙之间为争夺地盘,多次发生纠纷并导致打架斗殴。2011年团伙成员陈某“单飞”以后,反倒与孟某的团伙开始争起了客源。陈某生性崇尚暴力,团伙间的一点小摩擦,便会闹得拳脚相加,自此,团伙之间因抢客户引发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账本】
跑一趟外省最高收两万元
缴获的团伙账本中清晰地记录了团伙每一单行程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据账本显示,团伙的收费视距离长短和病患者的病情轻重而定。记者在账本中找到几单同样去往番禺的行程,收费上却存在差价。“他们垄断了这一市场,价格就完全由他们说了算,有些收费往往高得惊人,有一趟去浙江的他们收费达到了20000元。”
记者整理了账本记录发现,收费最低的较近市内业务价格在300元左右,市内距离较远的区,如番禺等收费便升至2000元左右,粤东等地收费4000元左右,省外地区最高收费可至20000元。每辆车每天平均可拉1~2趟生意,净利润可达1000多元。
【揽客】
有医院保安护工充当中介
这个团伙除了去派发卡片招揽客人以外,一些医院的保安、护工等也充当起他们的中介,特别是团伙的老乡。当有病人家属提出要这种救护车帮忙的需求时,这些护工或保安就会提供团伙的联系信息,一旦病人家属与团伙达成交易,这些护工或保安也能收取“介绍费”。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团伙头目在广州浸淫多年,且曾当护工,熟悉行业情况,跟现在很多的护工都相熟,“很多做护工的都是老乡,他们去老乡中间动员,许以利益,护工只提供线索情报收中介费,出了问题一概不负责,自然有人愿意帮忙参与。”
白云区新市某医院则是由保安充当中介,通常这些团伙的山寨救护车就停在医院附近,保安一旦知悉病人家属有此要求,就会让山寨救护车过来,并协助他们“接客”。
(来源:广州日报)
老太剥除胶囊吞药粉灼伤食道
浙江在线04月17日讯 家住松木场的黄老太这段时间有点感冒,吃的药有抗生素也有感冒药,都是胶囊装的。昨天早上,她照常服药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问题胶囊”,不知道自己服的胶囊有没有问题?于是,她把胶囊一颗颗拧开,捏着鼻子直接往下吞药粉。
吞完感冒药再吞抗生素的时候,糟了,黄老太被呛得一阵猛咳,而且嗓子眼里火辣辣的,喝了一大杯温水,喉咙还是不舒服。她赶紧到杭州市中医院去看医生。
消化科门诊医生为黄老太检查,发现她的食道被药粉灼伤了,还好情况不算很严重。
胶囊壳到底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呢?眼下很多人把保健品磨粉灌进胶囊,这种做法靠不靠谱?记者就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请教了杭城几家医院的专家。
舍弃胶囊壳直接吞药粉,不可取
杭州市中医院消化科王小奇主任说,“问题胶囊”铬超标的消息曝光后,不少患者都对胶囊药品有了排斥心理,很多人觉得胶囊壳本身没有疗效,如今又出现了质量问题,干脆舍弃胶囊壳直接吞药粉。“其实,药品做成片剂、冲剂或是胶囊装的,都有它的道理,胶囊壳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胶囊是药物的一种剂型,与片剂相比,胶囊在胃肠液中分散快、吸收好,胶囊壳可保护药物免受湿气和氧化作用。
王小奇说,药物作成胶囊主要出于几种考虑:
一是有些药物对食道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甚至可能造成灼伤;二是药品的口感不好、易吸入气管引起呛食,或是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这些药装入胶囊,既保护了药物药性不被破坏,也保护了食道和呼吸道。去掉胶囊壳可能会造成药物有效成分流失或浪费,减低药效。
另外,有些胶囊是肠溶胶囊,它的作用是作为保护壳一路保送药物进入肠道,让药物成分避开胃酸分解,安全到达肠道才能被有效吸收。还有些胶囊属于缓释胶囊,可以延长药物成分的释放时间,让药效更加稳定。
“所以,不分青红皂白丢了胶囊壳直接吞药粉,并不可取。”王小奇说。
自己灌胶囊的保健品,不妨改用温水小心送服
赵小姐一直为父母购买铁皮枫斗,配上一些西洋参,磨成粉末后装进胶囊每天服用。她一直觉得胶囊装“剂量准确、服用也很方便”,可问题胶囊的消息让她一阵心惊:花了不少钱和心思孝敬长辈的保健品,如果因为胶囊壳子出了问题,岂不是亏大了?
药品制成胶囊状总是有道理的,那么,像赵小姐这样把保健品磨成粉末自行灌装胶囊的办法还可不可行呢?
杭州市中医院西药房王维主任说,昨天药房也接待了好几拨来咨询这个问题的人,自己灌装胶囊的多为铁皮枫斗、西洋参、生晒参、虫草、灵芝孢子粉等名贵中草药。这些药材磨成粉后服用起来很麻烦,于是往往会选择灌成胶囊。不过,这类保健品不存在需要胶囊壳保护药效的问题,所以,如果担心胶囊壳有问题,而服用者又可以接受的话,直接吞服或用水送服也可以,但要注意别呛到气管里发生意外。
糯米做的空壳胶囊,市面上不多见
由自行灌装胶囊保健品还引出一个话题:出问题的是明胶胶囊,那么糯米做的胶囊壳是不是更安全些呢?
杭州的沈小姐说,自己以前在药店买过空心胶囊,“药店说这种胶囊壳是用糯米做的,让我放心用”。记者也在网上搜索到了“糯米空心胶囊”,一般售价为5元钱100粒。这种糯米胶囊靠谱吗?
昨天记者也特意请教了浙江大学药学院药剂研究所的专家。专家说,市面上的确有号称糯米粉做成的胶囊壳,遇水就会胀开。但行业内,并没有大规模制作糯米粉材料的空心胶囊企业,也就是说,多数药店、医院制剂室使用的都是明胶为主要原料的空心胶囊。国外还有一种羟丙甲纤维素为主要原料的胶囊,国内较少见。
区分空心胶囊是糯米制成还是明胶制成,有个简单办法:一般糯米原料的胶囊壳比较脆,很容易破碎;明胶原料的胶囊壳,则稍有弹性,一般碰撞下不容易碎。
昨天,记者也向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等医院求证,这两家医院的中药制剂室每年生产大量中药粉剂灌装成胶囊。两家医院都拿出了进货单,他们使用的空心胶囊,都来自正规厂家,没有来自被查处的新昌那两家问题胶囊厂的产品。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