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妈,咱翻翻身吧。”“妈,咱吃饭喽。”“妈,咱洗澡啦。”面对瘫痪在床的八旬老人,一个中年妇女手不停地干着活,嘴里在喃喃地念叨。
其实,老人根本听不到中年妇女在说什么,因为她是植物人,而且已经“深睡”11年了。
其实,跟老人叫妈的中年妇女不是老人的女儿,而是她的儿媳。
其实,老人一生未能生育,她的儿子是抱养的,因此这位中年妇女只是老人养子的媳妇。
4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修武县城,见到了带着瘫痪婆婆做生意的王玉梅。
王玉梅原是修武县城关镇供销社的工人,1994年下岗后,租赁镇供销社的房子办起了宾馆、开起了商店。
王玉梅的婆婆家在新乡,公公去世后,婆婆身体每况愈下,2001年因患脑梗塞而卧床不起。从那时起,王玉梅便把婆婆接到了修武县,边做生意边照顾婆婆。
“婆婆患病后,半年时间里连续几次加重,很快就不能走路、不会说话、不能吃饭,也不认人了。”王玉梅说,“婆婆瘫痪11年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
走进老人的屋里,记者看到,老人安静地躺着,头发不乱,脸庞不瘦,床上的被褥、床单、枕头都很干净,床角放着一摞一卷一卷的尿布。王玉梅见记者好奇,就打开一卷,那是用四五层旧内衣、旧毛衣叠成的尿褯子。王玉梅说:“层数多吸水性强,婆婆不会溻着。”
记者看到,老人的房间里还有一张床。王玉梅说:“那是我睡觉的地方。这些年来,我一直和婆婆同住,两个小时给婆婆翻一次身,每天给婆婆洗一次屁股,生意再忙也不能耽误。”
王玉梅是在自己生了孩子以后才知道丈夫非婆婆的亲生儿子,还是听婆婆远在山东的亲戚说的,只知道丈夫是在一岁左右时被婆婆从杭州抱来的。她没有责问丈夫为什么不在结婚前告诉她实情,她从丈夫对婆婆的感情和婆婆对他们小两口的深爱上感觉得到,丈夫和婆婆虽没有血缘关系,但亲如母子。因此,她始终没有向婆婆提起过这件事。
“结婚后,婆婆待我像亲闺女一样。我生孩子后,婆婆和我睡在一张床上,夜里孩子哭闹,婆婆不让我动,她给孩子喂奶喂水换尿布,经常整夜不睡觉。”王玉梅说,“我外出进货常常一走几天,孩子都是婆婆带的。回来时,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婆婆都紧赶慢赶给我做饭。公公每次上街买菜,婆婆都要叮嘱别忘了买些我爱吃的菜。”
“我性格直,有时说话不好听,可婆婆从不与我计较,遇到我发脾气时,婆婆就悄悄躲开。我嫁到这个家后,婆婆没和我拌过一次嘴。”王玉梅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婆婆对我好,我也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娘。”
“玉梅的娘家在漯河农村,母亲86岁了,可玉梅长年不能回去,即使回去一次也只住一夜。”王玉梅的丈夫赵国军说,“我在铁路上工作,经常不能按时回家,所以老人大都是玉梅照顾的。玉梅又要做生意又要照顾瘫痪的老人,天长日久,确实累得很,常常坐在沙发上就睡着了。”
“前些年,我们也找过几个保姆,可俺妈吃饭不会张嘴,她们连饭都喂不进去,没干几天就走了。有人劝我们把妈送到养老院,可玉梅说什么也不同意。”赵国军说,“去年俺妈80岁生日那天,玉梅说的话让我都落泪了。她一边把生日蛋糕的奶油抹进俺妈的嘴里一边说,她再苦再累也不会丢弃老人,要是有下辈子,她还给俺妈当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