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见习记者 王水涛
“这个是定焦镜头,这个是长焦镜头,这个是鱼眼镜头……”听到这样专业的介绍,你会不会认为这是卖摄影器材的专业人士在介绍自己的产品呢?不,这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介绍他的摄影装备。
初次见到齐嘉杰,他虽然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谈起摄影,他更是显得非常兴奋。今年71岁的齐嘉杰玩摄影已经有15个年头了,从最开始的胶片相机到现在使用的单反相机,已经使用了十几个相机。
说起最初是如何跟摄影结缘的,齐嘉杰说,年轻的时候爱好很广泛,书法、摄影都喜欢,尤其喜欢摄影,既能拍摄出美丽的照片,还能记录一个时代的点点滴滴。
于是从1997年开始,齐嘉杰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胶片相机,以拍摄风光、花鸟为主题。不仅拍摄国内的山山水水,国外的许多地方也留下了齐嘉杰的身影。“在2005年使用数码相机之前,我用过的胶卷就有1万多个,并扫描了3000多张保留了下来。”齐嘉杰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齐嘉杰从风光摄影转为纪实摄影。2006年,齐嘉杰去上海生活了几个月。在此期间,他不仅拍摄上海的美景,也拍摄许多上海市井生活的照片。回到焦作以后,在与摄影圈朋友交流的时候,他拍摄的这些生活纪实照片受到了好评。这让齐嘉杰更多地开始拍摄纪实生活照片。我市的东方红广场、公交汽车、三轮车、小商贩、农民工、流浪者都成了齐嘉杰拍摄的主题。
“我现在生活的三大内容就是拍照、写博客、陪老伴逛街。”齐嘉杰笑着说。2007年,齐嘉杰的孩子给他在搜狐网注册了一个博客。从这之后,拍照、上传照片、写博客,齐嘉杰都能自己操作,并且还能通过网络与朋友进行交流。在网上,齐嘉杰注册的实名博客点击量超过了300多万,上传的照片有1万多张。
“扫街”是齐嘉杰对自己摄影的比喻。“我上街的时候从来不刻意寻找什么主题,遇到什么就拍什么。”齐嘉杰说。谈起拍照的感受,齐嘉杰说:“纪实拍摄不仅是自己的一种业余爱好,而且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能够真实地反映时代的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