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小儿患病时需要服用中药,但家长在煎煮时却不得法,影响了药效。所以,给小儿煎中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用具:一般用沙锅、瓦罐为宜,陶瓷、玻璃器皿也可,忌用铁锅、铜锅,以免药液变色或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容器大小要适宜,过大,水量相对较少,药味的煎出受到影响;过小,水沸后药液易溢出,两种情况均会影响药效。煎药时应加盖,防止有效成分挥发和煎液量减少。
准备:煎药前宜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使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火候:煎药有“武火”、“文火”之分,因病情治疗目的不同,分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如清热解毒兼有养阴益气类补药,宜开始用“武火”,然后用“文火”,时间30分钟即可。
水量:一般头煎,配水量为煎取药量的2~3倍,或超过药面3~5厘米。冬春季节,可提前2~4小时加水泡药,以浸出质重难煎出药味的药物的有效成分,并可防止质轻的药在临煎加水时漂浮在水面。一些质轻漂浮水面的药物,在煎熬至水沸后,最好翻动一下,便于充分提出药性。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时间:煎煮的时间可根据药物作用不同而异,解表药一般煎煮10分钟,清热药煎15~20分钟,滋补药煎30分钟左右。属芳香类药应后入,在主药煎好时,再煎4~5分钟。煮沸后不宜频频开盖,以免气味散失,又不使药液溢出或将水熬干。中药需煎煮两次,煎好的药汁不宜过多。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控制药量,一般学龄期儿童为150~200毫升,幼儿为100~150毫升,乳儿为50~100毫升。
小 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