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觉新闻/焦作网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最后的坚守
焦作人自己的微电影
城市中的“菜园子”
改版告读者网友
五一出游须注意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后的坚守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王保战和学生一起走进学校上课。本学期结束,他带着4名学生永远离开这所学校是注定的结局。
  ↑午休时间,王保战来到学生家看电视。他和4名学生更像是一家人。
  ←把以前十二位教师的合影照放在讲桌上,王保战讲课时能随时感觉到同事的陪伴和鼓励。
  ←王保战在办公室辅导仅有的四名学生。由于学生少,办公室、图书室都可以成为课堂。
  ←全校师生合影。
  →搪瓷饭缸煮的两袋方便面,就是王保战的午餐。
  课下,王保战与4名学生一道玩耍。空荡荡的校园,是他们的游乐场。
 
   

  本报记者 田建明 摄影报道

  4月20日,一夜春雨后,王保战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感受校园的静谧。

  7时40分,锈迹斑斑的学校大门响了一声,王保战会心一笑:一个学生到校了。紧接着他又听到了两次开门声,直到第四声响过,王保战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他走出办公室,锁上大门,来到教学楼二楼四年级教室,学校里仅有的4个学生已经坐在自己的位子上。

  1998年,28岁的王保战响应乡政府支援山区的号召,离开了从教10年的解放区上白作乡(现上白作街道))马涧小学,来到地处偏僻的该乡洪河小学任教。“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是洪河学校教师的真实写照,分配过来的老师走了一茬又一茬,可王保战却在过了“三年之约”后,主动请求乡教办领导把自己留下来。他说:“这里民风淳朴,孩子可爱,我想在这里扎根。”

  而到今年暑假,该校将没有一个学生,王保战想留下来也不行了。去年9月份开学,该校就剩下了6个人:校长崔鹏,4名学生和他。

  “上课了,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课本内容,准备参加区里组织的期中考试。”王保战不大的声音响彻教室,4名学生哗啦翻开课本……一节课似乎就在王保战的自言自语中开始、结束。

  “我最怕的是提问,往往是我的话说完就没人接,教室一片安静,场面很尴尬,所以平时讲课基本是自问自答,课上完后再走下讲台一一辅导。” 课下,王保战说起了自己的苦恼。曾经,他最怕遇到调皮捣蛋鬼,现在,他很想有一两个这样的学生来活跃一下气氛。

  在王保战的记忆里,2002年该校还有150名学生,此后,学生逐年递减,村里的很多家长开始把孩子送到市里读书。2006年,小学体制改革,隶属修武县西村乡的西交口村转走了在洪河学校就读的学生,学生人数一下子锐减三分之一。到了2008年夏天招新生时,村里只有一个适龄儿童报名,导致无法开新班。从那年起,学校便不再招生,只出不进。到2011年秋季开学,该校只剩下4名学生。

  王保战把2004年拍摄的一张教师合影照压在讲桌上的玻璃下。照片上,12位老师站成两排。王保战看着自己曾经的“战友”,心里会宽慰些。

  按照红河学校近年的惯例,一般孩子上完四年级,就直接转到山下的学校去。一次在课堂上,王保战在三层教学楼唯一的一个四年级教室里问4名学生:“大家过完暑假有什么打算?”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明白,和老师分别的日子快到了。”王保战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