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蕾 通讯员 于辉
公共卫生费补助、基本医疗服务费,再加上实施药品零差价后的专项补贴,村医郭中军的年收入接近3万元。不仅如此,他在退休之后每月还有300元的生活补助。原来开着个体诊所、在村行医20多年的郭中军,现在得到财政供养,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家人”。
4月16日,记者在崇义镇郭庄村与宽平村交界的十字路口,看到一座白墙蓝瓦的房子,硕大的“郭庄村卫生所”的蓝色标识贴在大门口,200多平米的院落干净利落。这就是郭中军工作的地方。
1989年,老郭从卫校毕业后,跟着父亲在村里行医。现在,41岁的他承担着郭庄村590多口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因为医术好,有口碑,周边三四个村的村民都慕名到他的卫生所就诊。
走进屋,记者细细打量,90多平米的屋子里,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五脏俱全”,用白瓷砖粘出的墙裙,能映出人影来。
“去年我投资5万元盖了新房子,市里补助了几千元建设资金,又给配了电脑、病床、药柜、资料柜、椅子,还有6000元的现金。现在俺这儿啥都是崭新的,连我这白大褂都是新的,绝对是标准化村室。”郭中军乐呵呵地说。
“每月工资能拿多少?” “应该比他们多。”指着市卫生局的工作人员,老郭开玩笑地说。“工资主要有三部分:每年上级补助公共卫生费2785元,基本医疗服务费18067元,实施药品零差价还有5000元的专项补贴,算下来每月至少能拿2200多块钱。”
2011年9月,我市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后,到卫生所看病的人明显增多。仅上个月,老郭开出的处方就有500多个,再加上国家的各项补助,收入基本上能和以前持平。关键是老郭退休后每月还有300元生活补助。
说话间,有几个病人进来了。 “这两天孩子嘴里生口疮,饭都吃不了,中军,你给孩儿打一针吧,好得快点。”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心疼地说。 郭中军仔细看了看孩子的嘴,“不用,配点药抹抹就中,五毛钱就解决问题了,让孩子受那疼干啥。”随后,他手脚麻利到药房配了一小瓶药水出来。
说到对医改有啥意见和建议,郭中军想了想说:“现在的基本药物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药品进货渠道规范了,药品的质量有保障了,可品种太少了,药品配送也太慢。以后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