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建章 张世伟
调解纠纷献爱心能换积分,凭积分能到便民诉讼联系站“爱心调解空间”兑换不同价值的礼品,调解1起纠纷能兑换1袋洗衣粉,调解5起纠纷能兑换1桶色拉油,并能成为“爱心调解空间”的“储户”。温县法院北冷中心法庭前崔庄村便民诉讼联系站,依托“爱心调解空间”,吸纳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激活了民间调解力量,形成了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奉献的局面。
调处纠纷献爱心能“兑换”物品
4月16日下午,家住温县黄庄镇西林肇村的村民李随安来到该镇前崔庄村便民诉讼联系站的“爱心调解空间”,用15分的爱心积分,换了一袋大米、一桶色拉油,成为“爱心调解空间”开设以来的又一位受益者。
记者在“爱心调解空间”看到,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放着毛巾、洗衣粉、食用油、大米……每样物品都以“爱心”标价,一目了然。县人大代表、前崔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的尚玉虎介绍,为了鼓励居民参与到爱心调解服务中来,县法院、村委筹钱购买这些物品,只要持有爱心调解积分卡,并积攒一定的爱心积分,就能在这里换取相应物品。
去年10月份,温县法院北冷中心法庭成立了“爱心调解空间”。为吸引群众积极参与,该庭建立调解纠纷献爱心换积分制度,凭积分到便民诉讼联系站兑换不同价值的礼品……想成为“爱心调解空间”的“储户”也很容易,凡是无违法违纪记录,具有较高的公民素质,乐于做调解工作的志愿者,不限年龄和职业,均可到前崔庄村便民诉讼联系站所依托的温县法院北冷中心法庭领取爱心积分卡。法庭将持卡人列入数据库,随时给予指导,定期进行培训和表彰。志愿者对法院、行政机关、乡镇政府、村干部委托的有可能调解的纠纷依法进行调解,每调结一起,都能获得相应的积分;此外,志愿者还担任执行联络员的职责,积极提供被执行人线索。调解信访老案等作出特殊贡献的还能获得价值2000多元的电动自行车一辆。截至目前,已有36名志愿者成为“爱心调解空间”的“储户”。
化解矛盾奉献爱心的新平台
“爱心调解空间”一经推出就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成了化解矛盾奉献爱心的新平台。
爱心“老储户”黄庄镇西林肇村民李随安在“爱心调解空间”实施以来,调解积极性不断提高。附近村落不管谁家有矛盾,他都要会伸出援助之手。经他调解的22起纠纷,涉及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等标的达42万元。
退休干部程洪常应该是“爱心调解空间”里的“首富”,他既是温县法院的人民陪审员,也是社会执行联络员。截至目前,他共化解和协助执行和解大小矛盾纠纷23起,协助并成功破解1起“骨头案”,使5起信访老案、缠案得以服判息诉。去年冬天,“爱心调解空间”还给他发了一辆电动自行车。
谈起建立“爱心调解空间”的初衷,温县法院北冷中心法庭庭长牛卫平告诉记者,北冷中心法庭辖3个乡镇,86个行政村,15万人口。人口多,纠纷就多,仅靠法庭、行政机关、民调去调解还不行,需要群众共同参与。如今,有不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有的群众还将积分换成物品送给困难群众。
爱心传递赢得“满园花开”
“三个儿子因为赡养我而发生矛盾,王全大哥的爱心调解工作室帮了我大忙,让他们弟兄消除隔阂!人家尽心尽力,我为啥不能也为社会做点事呢。”说起加入“爱心调解空间”的初衷,招贤乡招贤村的老汉牛连升笑着说。
招贤乡安乐寨村的王全今年已经62岁,是一位老民调干部,他不仅自己帮助群众“和事”,还组织村里和附近的老年人自筹钱物奉献给“爱心调解空间”。与此同时,一些受过他帮助的群众也陆续加入到了“爱心调解空间”。去年10月以来,前崔庄村“爱心调解空间”从3名志愿者发展到了16名,共调解纠纷105起,其中上访信访和缠访纠纷4起。
“爱心调解空间”是一种开放的化解矛盾方式,通过自我消化矛盾,将很多纠纷消除在基层和萌芽阶段,为社会和谐稳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