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化粪池的盖子刚一掀开,一股臭气便冲鼻而来。当一把铁耙子在化粪池里来回一搅时,整个空气中便弥漫着刺鼻的恶臭味,呛得人喘不过气来。然而,无论再脏再臭,吸粪工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一个个化粪池“洗胃”。4月18日上午,记者乘坐市城管局的吸粪车跟随吸粪工薛云朝、刘贞武一起吸粪,见证了他们脏臭辛劳工作的一幕。
9时40分,记者刚坐进吸粪车的驾驶室,便闻到了一股臭味。“每天清理化粪池,难免会踩上粪便,就把这里弄得臭烘烘的,一般人都不愿坐这车。”司机薛云朝说,“这辆吸粪车是2001年买的,吸粪能力为2吨。然而,随着车况老化,现在的吸粪能力只有1吨多,还时常闹点小毛病。”据介绍,薛云朝、刘贞武都已50多岁,他们每天都要开着这辆吸粪车对我市星级公厕的化粪池进行清理。由于市城管局目前只有这两名吸粪工,而星级公厕又多,以至于他们有时不得不牺牲节假日来保证公厕的正常使用。
10时许,吸粪车在焦作火车站广场西侧一个公厕前的化粪池旁停下,薛云朝和刘贞武下车后,一起将化粪池的盖子掀开。盖子刚裂开一点儿缝隙,记者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随后,薛云朝从车上拿了一只水桶走进公厕,刘贞武则从车上取下一把铁耙子开始在化粪池中来回搅动。随着铁耙子的搅动,记者顿觉整个空气中充满着恶臭味,禁不住捂住了口鼻。此时,薛云朝从公厕里拎出一桶水,倒进了化粪池。
“化粪池里的粪便太稠的话,吸粪车就吸不上来,所以得倒桶水稀释一下。”刘贞武一边搅动一边说。
大约2分钟,薛云朝从车上将吸粪软管搬下,随后发动吸粪车。刘贞武抱起吸粪软管,将管子一头插进化粪池中不停地在池面上摆动。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只见化粪池里的粪便逐渐下降。
“这个化粪池的容量有2吨多,现在吸粪车的能力不行了,要想全部清理完,需要跑两三趟。”薛云朝说,“现在差不多了,如果再吸,倒吸进泵里就会把设备毁了。”5分钟后,薛云朝和刘贞武开始收拾吸粪软管、铁耙子、水桶,然后盖好化粪池的盖子。
“你们工作时怎么不戴口罩呀?”记者问。
“戴着口罩一是工作不方便,二是口罩被熏得臭烘烘的,更难受。”刘贞武说,“整天干这活儿,熏得衣服都有一股臭味,每天下班回家,都是先换衣服再说话。”
陪同记者采访的市城管局环卫监管中心主任李全主说,目前,市城管局、解放区和山阳区城管局各有一辆吸粪车,每个吸粪车配2名吸粪工,他们要对全市209所公厕的化粪池进行清理。其中,薛云朝、刘贞武主要负责清理市城管局管辖的100多所星级公厕的化粪池。“由于星级公厕大多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商业集聚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使用率较高,相对来说就加大了薛云朝、刘贞武两人的工作量。”李全主说。
“这活儿太脏,一般人都不愿干,特别是吸粪车,还得具备B级驾驶证的人才能操作。你想想,人家要是有B级驾驶证,随便找个活儿每月也能挣三五千元,还会来干这活儿?”李全主说。
“我们干这活儿也习惯了,脏点臭点、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可就是这吸粪车不给力。吸粪能力不足,看着一池的粪便就是抽不上来,干着急也没辙!”薛云朝说,“要是能有一辆好的吸粪车,这活儿就好干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