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税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阳光分配 分权制衡 绩效导向 兴利除弊
图片新闻
解放区财政局优化支出惠民生
首季实现税收近四千万元
增值税税控系统两项费用可抵减增值税税额
拉紧廉政“四根弦”
走进焦煤宣讲税收政策
放大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应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光分配 分权制衡 绩效导向 兴利除弊
——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焦作实践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前期回顾】3月28日、4月5日本报5版先后刊发“一、引言”、“二、焦作财政管理机制改革的动因和历程回顾”。4月12日、4月19日本报5版刊发“三、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与成效”。4月26日本报5版刊发“四、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主要经验,(一)阳光分配:是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制度前提;(二)分权制衡:是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核心内容”。

  

  (三)绩效导向:是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基本逻辑

  财政绩效是指财政资金的使用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的效率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综合产出效果。公共财政分配的出发点和归宿正是公共资源配置尽可能高的绩效水平,这也成为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基本逻辑。在实践中,财政绩效包括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两个方面,焦作财政积极强化绩效导向,大大推进了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质量追求和综合成效。

  ——加强内部绩效管理,建立财政队伍、财政资金“两个安全”保障体系。

  焦作财政内部绩效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从管理型财政到服务型财政的根本转变,核心是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保障财政队伍廉洁高效。2007年以来,焦作财政广泛开展了“百人千企谋发展、我为纳税人服务”和“千方百计理好财、我为当家人服务”等系列实践活动,在全国开设了首家财税“公益门诊”,服务广大企业、预算单位、个体工商户,全方位树立公共财政的公共、公益服务形象,将“为企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为基层服务”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内部建设上,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提出“举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再创全国文明单位”,“人人都是文明形象、处处都是和谐环境”,提出“财政乃庶政之母、为民是理财之本”,“公共权力属于人民、公共财政服务人民”,“尊重劳动者、服务纳税人”,“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理财有方、用财有效”,“科学发展增强实力、建设和谐民生财政”等新的财政文化理念,把文明建设成果体现在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财政建设的实践中,推动焦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团结带领干部职工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活动,通过“人人学、天天比、每月都有竞赛题;人人想、天天提、每月都提好建议”等具体措施,充分调动大家学习思考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集思广益、认真谋划焦作公共财政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提高广大干部职工队伍思想和业务素质。

  在廉政建设上,按照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求,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日常廉政教育贯穿于岗位权力行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对财政干部职工进行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自我教育、自我警醒、自我监督,重点建立健全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岗位风险防控机制,在全市率先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岗位权力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创新探索,提高推进岗位权力行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自觉性,为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行使岗位权力筑起一道“安全堤坝”。

  ——完善外部绩效管理,建立涵盖政府全部收支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

  完善外部绩效管理的关键是依法理财、从严治政,建立科学有效的财政管理制度平台。10多年来,焦作财政在会计委派管理制度平台基础上,开始推进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复式预算、参与式预算等预算制度改革,从预算绩效管理这一核心制度出发,通过构建以税收收入为主体、以规范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和以公共支出为主体管理方式的科学有效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建立起涵盖政府全部收支、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制度体系,对政府所有收支实行严格规范的预算管理。

  涵盖政府全部收支主要是实行综合预算和复式预算。综合预算就是所有政府性收支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盘子,实行预算管理,不存在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的政府性收支。复式预算就是在编制经常性政府收支预算的同时,编制政府采购、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经营、政府债务、土地收支等细化的专项预算,详细、客观、真实反映政府预算的全貌和财政资金流向。焦作财政严格按照综合预算原则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各单位上年结余结转资金、财政一般预算拨款、财政专户拨款等各项资金,将部门和单位组织的各项收入及安排的各项支出全部纳入了部门预算,全面真实地反映单位实际的收支情况。将复式预算与部门预算编制同步布置、同步编制、同步批复、同步执行,“两上两下”编制完成政府公共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政府债务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预算、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非税收入预算、住房公积金预算、社会性别反应预算等10项复式预算。

  焦作财政按照预算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框架体系,主要包括功能预算、部门预算、复式预算的基本编制要求、原则、技术方法、定额标准、体例范式等,都要制定科学先进具有操作性的明文规定。按照“基本支出标准化、项目支出科学化”的要求,细化预算定额,对单位预算申请项目实行重要性论证排队,以区分轻重缓急程度。

  推进参与式预算和加强绩效管理体系。参与式预算是在公共预算的各个阶段(制定、审批、执行和评估),采用有效的创新方法,加强公众对预算的参与,创造公众参与的环境和机制,注重公众参与的能力建设。加强预算编制的中间磋商和科学论证,实行预算报告和文件公布制度,逐步实现预算内容定期、定例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加大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审查力度,积极引入专家评审、社会听证等公共选择程序,不断增加预算管理透明度、公众参与度和社会公信力。

  (四)兴利除弊:是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使命

  焦作10多年来的财政管理机制创新与改革,极大地提高了财政本身的管理水平,开启了兴利除弊的公共财政改革和发展道路。兴利除弊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转轨和政府职能转变中引发和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公开、责任、绩效”的理念和一些具体的管理模式被引入政府管理层面,消除不利于公共财政建设的缺陷与弊端,引发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财政分配优化与政府改革创新浪潮。这实质性地体现着焦作财政管理机制创新实践的担当与使命。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2000年以来,为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优化地方投资环境,借鉴财政会计委派和国库集中支付的集中管理模式,焦作市大幅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成立市、县、乡三级行政服务中心,被中央电视台形象地称为“大厅里的政府”。2004年,焦作市又大刀阔斧地在全市开展了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为群众、为基层、为纳税人服务”为主题的“效能革命”,推行机关质量管理,建立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网上民主评议平台、政务短信服务平台、政务论坛服务平台等,积极推动透明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焦作市也因此荣获2003~2004年第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支持树立责任和诚信政务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打造务实型政府、责任型政府,2008年,焦作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规定》、《政府工作规则》、《行政首长问责制暂行规定》、《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等一系列政府文件,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强力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府正确履行职能,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在完善的财政管理和财经沙盘的支持下,强化问责机制,对各级各部门行政一把手进行“问责”,对不违规违纪,但效能低下、执行不力的领导干部,督促其提高工作效率,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到位。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促进政府公开透明,焦作市规定,凡上级没有明令禁止的信息必须公开,凡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必须公开,凡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必须公开,凡拒绝公开、隐瞒信息的按规定严肃查处。

  ——完善绩效理念和绩效管理。

  2009年,焦作市对政府投资性项目进行“十个百分之百”管理创新,并和公共财政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央和地方新增投资管好用好,千方百计战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十个百分之百”,即对所有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都要做到百分之百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百分之百遵循基本建设程序,百分之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百分之百公开招标,百分之百监理到位、监察到位,百分之百不出质量问题,百分之百不出安全事故,百分之百不拖工期、按时竣工,百分之百预决算审计到位,百分之百不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焦作市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规定》,建立起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对政府重要投资事项的决策都要经过提出事项、调查研究、拟订方案、充分协商、听取意见、论证评估、合法审查、材料审核、作出决策、付诸实施10个环节。

  围绕政府管理创新的要求,发改、财政、建设等部门制定了实施细则,明确了责任分工,细化了工作程序;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充分发挥专业监督优势,把好入口关、招标关、资金关、质量关,形成了监督合力,确保建设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廉洁工程;财政、审计部门在工作中做到“四必审”,即所有项目必评审、所有项目必复审、项目建设必审计、项目竣工必审计,真正让政府管理创新成为规范项目管理的“导航仪”、节约财政资金的“过滤网”、保护党员干部的“反腐墙”,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