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智玲
中风病即脑血管病,是中老年常发的疾病,它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清或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由于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被医学界视为同心脏病和癌症并列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并且很大一部分存活下来的病人还将会承受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痴呆等后遗症带来的痛苦,同时长期的药物治疗,也给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在临床上,发病后6个小时内是治疗脑梗塞治疗的黄金期,前3个月的治疗效果最好,越早治疗功能恢复越好。因此,患者一旦发生中风,出现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到正规医院就诊,早期得到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出血性中风患者也要及时就诊,根据患者出血量的多少及部位进行早期血肿碎吸术,并应用活血化淤等中药治疗,可以加快血肿吸收。“中医药介入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李凌云说,“中医治疗脑血管病根据患者的个体体质差异和病症所处的分期,辨证用药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效果独特。”
前不久,一位家住武陟县的70岁女性患者,突然发生肢体不遂、行走不能,在当地医院治疗3天病情未得到控制,肢体瘫痪、症状逐渐加重。慕名来到市中医院找到李凌云就诊。接诊后,李凌云经过综合分析,确诊患者属急性脑梗塞,临时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外,配合辨证使用中药益气活血通络中药,并辅以针灸、理疗、中药外治等综合治疗手段。经过治疗,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自理,并于近日康复出院。据悉,从医22年来,李凌云救治此类病人不计其数,效果显著,获得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此外,李凌云提醒,脑梗塞病人要树立“时间就是大脑”的观念,只有对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积极、有效的干预,才能有效遏制中风病的发生。为此,李凌云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积极倡导“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适量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提出脑血管病防重于治,定期到医院作一些健康检查,以便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李凌云
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从医22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的临床研究工作,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曾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北京东直门医院进修学习;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运用个体化方案治疗脑梗塞,采用综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开展侧脑室引流术、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近年来针对中风后抑郁、失眠、焦虑的治疗采用综合疗法,效果明显。
联系电话:231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