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贺小兵、冯振乾、冯颖) 4月27日至28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常鸿就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精神、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先后在嘉应观、北郭、大封、西陶、木城、龙源六乡镇和县产业集聚区调研。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杨志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庞恩庆陪同调研。
嘉应观乡十里荷塘项目是我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举措,预计总投资500万元,全长7.4公里,占地约800亩。项目建成后,将配合嘉应观旅游风景区共同打造我县旅游新名片,有利于提升我县的旅游知名度。27日上午,常鸿一行来到项目工地,看到村民们正在种植莲藕,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常鸿与该项目负责人马公平亲切交谈:“一亩莲藕能产多少斤?一斤销售多少钱?”“现在种的鄂小叶5号莲藕一亩产量约8000斤,一斤大约卖1.5元。”“这样好,比种庄稼经济效益高。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引导,不断增加品种,扩大种植面积,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常鸿语重心长地叮嘱在场人员。
在与嘉应观乡干部座谈时,常鸿和大家议改革、谈发展、一起谋划黄河文化游览区建设。在听取了该乡负责人经济社会工作及环境卫生治理情况汇报后,常鸿就该乡下步发展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理清思路。嘉应观乡要抓住黄河文化游览区、嘉应观景区开发的重大机遇,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抓好发展。二是勇于担当。嘉应观乡区位优势独特,要在旅游开发、工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上勇于担当。结合本地实际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的企业入驻;要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商贸物流业,围绕黄河文化游览区的开发规划,积极开展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三是创优环境。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切实抓实抓好。同时打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对于吃拿卡要、强买强卖等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四是锤炼作风。要真抓实干,敢于碰硬,勇于吃苦,不折不扣完成好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要搞好班子团结,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实现嘉应观乡的跨越发展。
调研中,常鸿还随机选择部分村庄查看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并停车对个别路段的环境卫生状况予以现场督导。
沿新孟路西行,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常鸿一行不顾舟车劳顿,又驱车来到北郭乡调研,并与该乡干部亲切座谈。就北郭乡下步发展,常鸿说,北郭乡作为传统的农业大乡,要充分发挥农业基础好、资源丰富等优势,进一步理清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上规模、树品牌、出影响,在农业结构调整上走在全县最前列;围绕现有的工业基础,积极对接郑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举全乡之力完成各项指标任务;要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在全面整治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一批亮点村。常鸿强调,全乡干部群众要认真学习《焦作日报》刊发的《以转求变快发展》政论文章,进一步理解全县发展大局,统一思想,团结一致,真抓实干,使北郭乡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当天下午,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常鸿又先后来到大封镇和西陶镇调研,听取镇班子成员情况汇报。
在大封镇,常鸿要求一要抓机遇,谋发展。常鸿说,从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角度,大封镇被定为到大西北(大封、西陶、北郭)功能区,并被作为一个重镇来打造,随着下一步焦作黄河大桥的建设、塔南路的延伸段的建设,我县六区四路的规划,特别是陶封工业区的建设,这都为大封镇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加上大封镇工业基础较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好的传统,经济能人也比较多,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大封镇要抓住这些机遇,围绕既定工作思路抓好落实。二要抓工业,强实力。在现有工业基础上,创造更好的条件、更优的环境来促使工业做大做强;围绕陶封工业区,打造好发展平台,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招商引资。三要抓特色,出亮点。大封镇的特色是四大怀药,要扩大种植面积,延伸链条,增加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肉类加工,要把市场做起来,延伸链条,引进品牌企业。农业结构调整方面,要做好食用菌种植;新市镇建设要与旧村拆迁相结合。四要抓环境,促发展。城乡环境整治关键要坚持,要抓好长效机制建设,抓好亮点。在软环境上,要为企业发展创造好环境,要关心群众疾苦,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在西陶镇调研时,常鸿要求,一要发挥好优势。发挥好政治优势、政策优势、工业优势,加快发展。政治优势来自西滑封,西滑封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在焦作市的农村工作中排在第一位,在全省也是明星村,是金字招牌,西陶镇因西滑封而知名。大西北(大封、西陶、北郭)功能区的定位,我县六区四路把陶封工业区作为一区,并提出了西滑封二次创业,这为西陶镇发展带来了政策优势。西陶镇的工业在全县举足轻重,形成了食品、电线电缆等产业基础,有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优势明显。二要把握好重点。重点就是西滑封的二次创业和新市镇建设。新市镇的建设规划标准要高,要切合实际,有超前的理念,打造成现代化的新市镇。新市镇建设行动要快,方法要活,效果要好。三要锤炼好作风。要搞好班子团结,维护好良好形象,真抓实干,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无论是工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是新市镇建设,包括环境卫生整治,都要勇当全县的排头兵,要样样工作争第一。
28日下午,常鸿先后深入到木城镇、龙源镇和产业集聚区调研。
下午三时,常鸿来到木城镇与机关干部座谈,听取了木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工作思路的汇报。常鸿对木城镇下步发展提出五点要求,一要建好城市树形象。常鸿说,木城镇位于县城核心区,商贸繁荣,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扎实。在城市建设上,木城镇要在“1375工程”和老城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主动性,开展好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工程,从根本上改变城市面貌,把县城打造的更加靓丽,更加繁荣,为群众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二要提升三产上水平。要借助城中企业外迁和旧城改造这个机遇,集中发展三产服务业。积极探讨学习城市和社区管理模式,引进一些大品牌的连锁商场入驻,打造一批楼宇经济,从而提升三产服务业水平;三要做大旅游出亮点。要做好千佛阁的旅游开发工作,抓紧招商,把千佛阁维护好、发展好,以此带动地方商贸业发展;四要做好民生保和谐。要进一步改善民生,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尤其在“1375”工程建设、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工作中要讲究方法,研究政策,减少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提升人民群众的生存生活环境;五要拉高标杆谋跨越。木城镇在下步各项工作中要进一步拉高标杆,争当全县乡镇工作的排头兵,推动木城镇跨越式发展,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县前列。
四月的武陟,满目葱茏,生机蓬勃。路经农信大道,仰韶文化园工地上的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
在龙源镇二楼会议室,常鸿在听取了龙源镇经济社会工作情况汇报后,对龙源镇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1357”工程推进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龙源镇下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跨域发展、勇当标兵。龙源镇地处县城核心位置,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经济总量排在全县前列。在下步工作中,龙源镇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快发展、跨域发展,提升目标定位,调高工作标准,勇当全市标兵。要进一步抓好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和城中村的开发,有效改善城市面貌和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进一步抓好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引进一批知名大品牌商业连锁经营,增加税收、繁荣经济。进一步抓好工业发展,敢于善于和国有大型企业对接合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勇当全县乡镇的领头军。进一步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环境卫生整治,推动全镇整体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二要服务大局、敢于担当。龙源镇下步工作任重道远,要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不断进取;三要改善民生、促进和谐。要通过城市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通过养老保险等惠民实事,提高群众收入。要更加关注民生,减少矛盾,维护和谐,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四要务实重干、抓好落实。在工作中,要做到干字当头、创新实干、敢闯敢干,力求通过全镇班子成员们的共同努力,团结一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结束木城镇和龙源镇调研后,常鸿一行又驱车赶往县产业集聚区。在听取了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杜国定关于集聚区的各项工作情况汇报后,就产业集聚区下步发展,常鸿提出三项要求,一是解放思想谋转型。产业集聚区要在转型发展中当引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拉高标杆,勇争先进。要鼓励骨干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新的理念来发展产业集聚区;二是突出重点抓转型。要加快“两纵一横”道路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利用产业集聚平台,科学定位,招大引强。通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项目入驻,扩大空间。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着力改善投资环境。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搞好督导服务;三是务实重干促转型。要扎实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强化要素保障,着力破解土地、电力、劳动力等方面对项目建设的制约,积极搞好对上部门的沟通衔接,及时掌握经济运行信息,努力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周边环境,促使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