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牲畜感染布病后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等,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3~6月份是家畜生育高峰,也是布病的高发季节。为此,市动物疫病防控专家提醒相关从业人员,要增强防护意识,落实以下防控措施,确保人畜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强化检疫监测。凡从外地购进家畜的,必须严格执行报检、检疫和隔离观察等制度,避免输入性感染。老疫区、高危地区要加大布病监测力度,采取“检、杀、消、管”的综合防治措施,逐步实现布病的净化。
二是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在助产、屠宰加工家畜及其产品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工作中勿用手接触口、鼻等,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同时提倡圈养,做到人畜分舍,减少人与畜的接触,降低感染几率。
三是及时报告疫情。在饲养、经营、屠宰和加工过程中,如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经济损失,降低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四是落实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制度。对布病病畜及检测阳性畜一律实施扑杀,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被布病家畜流产物污染的场地,用10%~20%的石灰乳或10%~20%的漂白粉乳液浸透垫草和地面;对被污染物品用1%~3%的来苏溶液或1%~3%的漂白粉上清液或0.3%的新洁尔灭溶液等消毒。 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