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采访许衡中学校长张璧宏,深感这是一个厚重得难以下笔的人物。
他把建于城乡接合部的一所普通中学,在几年间打造成“中国初中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全国素质教育名校”,其教育改革被誉为新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三大奇迹之一。
他先后荣获“全国十佳中学校长”、“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全国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校长”、“河南省教育思想力人物”、“焦作市功勋校长”等称号。国内20多个省、市数千名教育同行前来参观学习,他应邀到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浙江等十几个省、市作了60多场办学经验专题报告……
走近张璧宏,让我们分享他非同一般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成果。
奇迹在这里发生
从教师、副校长,到副检察长、反贪局长、教育局副局长,再返回学校担任校长,张璧宏的人生画了个圈。
“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张璧宏深刻洞悉当今教育改革的困厄。出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特有的良知和敢于担当的勇气,他力求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难以兼容的顽症上实现破冰之旅,闯出一条新路子。
2002年8月,许衡中学开始筹建,他兼任校长。次年,他跨出了出人意料的一步:辞去中站区教育局副局长一职。与此同时,他锁定了一个目标——创名校、塑名师、育英才。
创名校,就要让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天下哪有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很差的名校?好。看看许衡中学的教学成绩。2004年,市教育局基教科和市招生办对当年中考数据作了一个统计。在这份详尽的分析报告中,许衡中学在12项指标中,居然有11项位居第一,只有1项位列第二。
此后,该校历年中考各项教育质量指标都位居市区初中学校第一。2011年,该校中招总平均分、总及格率、总优秀率、综合得分4项指标均位居市区初中学校第一。
“第二课堂”重于“第一课堂”
这样的教学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我们向全国顶级教育大师要经验,向教学创新要方法,向课堂教学改革要成绩,向40分钟要效益。”张璧宏对单一的应试教育训练向来深恶痛绝。
许衡中学严格规定:自习课不允许教师进班讲课;按时下课和放学,不允许拖堂;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不允许加班给学生集体补课;学生每天的课外作业时间不能超过1.5小时,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不留课外作业……一旦发现有教师违反规定,既要经济处罚,又要全校通报。
有老师问:我不要补课费多给学生上会儿课行不行?张璧宏答:你无私奉献也不行。
有学生问:老师布置的作业过多怎么办?张璧宏回答更简单:你可以不做!
许衡中学的“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包括常规活动和九大节日活动。
常规活动项目中,学生硬笔书写拉力赛每天进行,各班按学号轮流派出6人参加;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为特长爱好小组活动时间,学生可选择参加美术、书法、音乐、棋类、球类、跳绳等十几个小组的活动……
九大节日分别是篮球节、读书节、艺术节、排球节、家务劳动节、全校综合运动会、科技节、学生自荐活动项目比赛节、爱国歌曲大家唱,这些活动贯穿全年,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家务劳动节被安排在每学期学生入学的时候,叠被子、钉扣子、包饺子、洗袜子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人人都要参加,其成绩记入班级积分。学生硬笔书写拉力赛的成绩记入班级总分,按期排名张榜公布。结果,许多学生3年下来写出的字比老师还好。
许多教育专家来校考察后评价说,张璧宏的确是一个把素质教育内容搞成活动的高手,花样繁多、层出不穷,老师就是想把重心全放到应试教育上也无法做到。
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校训
在许衡中学的教学楼上,一条“以天下为己任”的巨型标语赫然醒目。
张璧宏要求,许衡中学人文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六个一”,即有一个远大理想,有一个终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有一双勤劳的手,有一项体育爱好,有一门特长。
凡进入许衡中学的学生,都会提前领到一本该校自编教材《与理想同行》。其中《目标的威力》、《生命因阅读而精彩》等文章必须背会。
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抽屉里必须放一本自己最崇拜的伟人或名人的传记,每学期至少读一本这样的书籍。每天20分钟的早读时间不必读课本内容,而去读自己喜欢的文章。
走进许衡中学,校园里、楼道内,名人画像、励志名言随处可见。张璧宏还为学生们自创了许多质朴好记且有诗意的口号,如“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
在探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互兼容的路上,许衡中学的做法与经验丰富而具有实效。中国著名教育学者、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专门著文指出:“许衡中学的经验是宝贵的,是有普遍意义的。许衡中学做得到,任何其他学校也能做得到。如果我国10万多所中学中有百分之一的学校像许衡中学一样实施创造性的教学,致力于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中国还愁没有创造性的杰出人才吗?”
如今,张璧宏正带领许衡中学向中国教育改革的纵深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