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见习记者 王水涛
“今晚我给全市人民站岗放哨,可得多提点神。”5月7日夜幕降临,市地震台测报员郑灿灿迎来了她上岗后的第一个夜班。
“有点兴奋,有点紧张,还有点担心。夜里监测仪器警报响了几次,虽然不是地震,但我一夜没睡觉。”郑灿灿说。
全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市政府作出决定,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5月8日,记者前往市地震台了解宣传周活动安排情况,无意间听到“昨晚是我上的第一个夜班”的话,于是便与说这句话的郑灿灿聊了她的第一个夜班。
郑灿灿今年27岁,3年前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今年年初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成为市地震台的一名工作人员。
“经过一个多月的跟班学习,昨晚我单独上第一个夜班。爸爸说单位里就我一个人,有些不放心,想让妈妈陪我,可我还是没让妈妈来。”郑灿灿说,“其实我倒不怕工作地点偏僻、院子大,担心的是经验不足,一旦有情况,怕手忙脚乱处理不好。”
“地震台有一项速报制度,要求对监测到的2.7级以上地震必须在15分钟内上报省地震局。我市北山开矿的爆破同样会引起地震监测仪器波形异常,而且与地震波形极为相似,这就需要甄别。昨天晚上,监测仪器的警报响了3次,经过辨别,都是人为生产因素引起的。
“第一次警报响起时是22时22分。测震仪器显示屏上出现振幅增大的波形,但迅速衰减,我根据老师传授的经验,判断这是采石爆破引起的。第二次波形异常出现在23时11分,我利用横波、纵波快速定位,确认震源在我市,但从振幅衰减的速度看,还是爆破引起的。
“次日3时12分,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再次响起。我冲到仪器旁,发现同样是振幅快速衰减的异常波形,但震源在获嘉县。我又根据波的初动复合了震源位置,确认震源位置不错。之后,我调出典型的地震波形进行对比,确认不是地震。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我睡意全消,索性打扫起卫生来。”郑灿灿滔滔不绝地说着。
“心里时刻装着震情这根弦,谁值夜班都不会睡好觉的。我第一次上夜班那天晚上,由于总担心出现险情,心里紧张得一夜没合眼。”市地震台台长卫超说,“我市是全国20个重点抗震设防城市之一,我们的职责就是为人民群众站岗放哨,所以对工作不敢有半点疏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