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今日沁阳/深 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极虑专精 不懈于怀
杨望尼
书法、绘画作品
文化历史责任的担当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历史责任的担当
□ 屈云惠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读了韩士龙先生的关于民国书法家杨望尼一文,感慨不已。首先,感谢他向我们生动地介绍了一位鲜为人知的,但却具有传奇色彩的沁阳杰出书法家杨望尼。杨望尼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但却有着极高的书画艺术造诣。已出版的《民国书法》、《河南书法五千年》专著中,都有杨望尼的大名。我们为沁阳能有这样的一位出色的艺术家感到骄傲。其次,我们也深深地被韩士龙先生为继承繁荣沁阳文化不辞辛劳地挖掘整理地方文化资源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也似乎看到了沁阳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潮的一缕曙光。

  从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杨望尼出生写起,到1981年2月杨望尼去世,横跨两个世纪,纵横三个历史时期,共八十余年的史实,作者骑车上下奔波调查研究,查阅史志,耗时两年,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事例向我们历数了杨望尼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把一个少有人知的杨望尼从过往匆匆的历史封尘中挖掘出来,为沁阳厚重的文化精粹又重彩浓抹一笔,为沁阳的历史文化名人库又增添了一位熠熠发光的杰出人才。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繁荣。古往今来,沁阳不论在哪个历史时期总是走在怀川大地的前列,这与沁阳这个千年文明古县深厚悠久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与沁阳人民始终不倦的文化追求是分不开的。历史上,发生在这块文明故土上的动人故事可谓千千万万,有些人物和事迹历史上曾有记载,但由于各种原因,被历史尘埃湮没或淡化的也非个别。这里有一座文化宝库,这里有一部历史画卷,这里的文化财富需要我们一代人一代人去挖掘,去整理,去传承,这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这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使命。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念。所谓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力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信念。沁阳在五千年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去挖掘整理和继承文化遗产是多么需要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士龙先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沁阳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正在证明这个高潮的到来。让我们不辱使命地担当起这一重任,从挖掘整理弘扬传统文化入手,迎接我市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到来。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