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社情民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科学防灾避灾 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做好粮食流通工作
加强产学研对接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
图片新闻
“肠梗阻”期待破解
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邀请“杨树”赴京
黎明脚步成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成员
送你一束康乃馨
母亲节里寄深情
奉献并快乐着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防灾避灾 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 市地震局长马长生答本报记者问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记者:四川汶川地震至今已经4年了,去年日本又发生了9.0级特大地震,给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地震灾害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们想知道,地震通常会造成哪些灾害?

  马长生: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瞬时性,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通常来讲,地震灾害可以分为直接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由地震引起的强烈振动和地质灾害导致建筑物损毁等物质破坏和损失称为直接灾害或原生灾害,由生命线工程结构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主要包括火灾、水灾、有毒化学品泄漏、疫病等称为次生灾害,同时这些灾害还会造成严重的衍生灾害,通常是由社会功能、物资和信息流动破坏而导致社会生产与经济活动停顿所造成的损失。

  记者:在地震发生前,能否作出准确的预报?

  马长生:地震是发生在地下深处的复杂的地质——地球物理过程,与气象等其他自然事件的预测相比,主要是地震孕育、发生的机理在科学上尚未得到完全认知,面临着观测技术、观测方法、实验模拟和预测检验等困难。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在观测仪器研制、监测系统建设、预测预报经验积累等方面有较大进展,摸索出了长、中、短、临渐进式预报的思路和程序,但总体水平仍处在有限的经验性预报阶段,地震预报仍是世界性科学难题。

  记者:怎样才能更好地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

  马长生:通过历次地震灾害分析表明,9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因此防御地震灾害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按照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确保建筑物的抗倒塌能力。用一句比较形象的话来讲,就是要“地上结实、地下搞清楚”。

  另外,震后应急救援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建立了较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组建了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实践表明,公众参与是减灾的重要一环,与专业救援力量相比,公众的自救互救更及时、快捷。

  记者:“地上结实”指的是什么?

  马长生:“地上结实”就是采取设防措施,确保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国内外大量震例表明,设防不设防、设防到位不到位,效果截然不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全球地震活动非常强烈的地区,近20年来发生过多次7级左右地震,但造成的伤亡比较少。1989年,旧金山附近发生的7.1级地震仅造成67人死亡,而2010年发生在海地的同样级别的地震,却造成20多万人死亡。这与美国加州的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强,而海地基本不设防有着重要的关系。

  记者:怎样才能做到“地下清楚”?

  马长生:“地下清楚”就是要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包括地基情况、地下土层结构、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层分布等,这是抗震设防的基础工作。国内外因为“地下没搞清楚”,断层从建筑物附近通过,从而在地震中造成巨大伤亡和损失的例子很多。我市有凤凰岭断裂、盘古寺—新乡断裂、九里山断裂、马坊泉断裂、武陟断裂等9条断裂经过。目前,详细的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已经启动,计划3年内完成。

  记者:如何提高公民的防震减灾综合素质?

  马长生:这些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有所增强。但从总体上说,社会公众应对地震灾害的准备依然不足,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常识、提高我国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和能力仍然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市创建省、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45所、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个,其中市地震台、龙源湖地震避难场所为常设科普教育基地,欢迎广大市民参观学习。 本报记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