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党报热线\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季节
我市全面部署防控工作
愿育桃李笑春风
母亲节亲近母亲河
“市民观察团”本周二推出焦作历史文化之旅
购买纸杯要一捏二看三闻
该打吊瓶的是“教育”
焦作火车站广场有活动
未来三天无降水
最高气温32℃
弘扬八种风气 打造一流队伍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该打吊瓶的是“教育”
□涅米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大考前后,是各类考试奇闻异事高发的时节,近日被舆论冠以“史上最刻苦吊瓶班”,便首当其冲地成为了2012年度社会热议的高考事件。

  就事论事,当笔者看到孝感一中高考考生集体在教室边打吊瓶、边看书的场景后感到五味杂陈。高考在即,孩子们惜时如金,将医院搬进课堂,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学习时间,而用注射氨基酸的办法提神醒脑,无疑给广大考生打了一针“兴奋剂”。但无论如何,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求学精神,绝不该遭到现代人如此疯狂的演绎。当高考竞争到达如此惨烈的地步,当社会把人生价值定义到如此狭窄的程度,当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是空前的压力,而不是精神财富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该打吊瓶的到底是考生?还是“教育”?

  其实,选择适当的方式为考试调整状态司空见惯,也是人之常情。比如,在持续数月的高强度备考压力下,大多数考生需要服用保健品为身体补充能量;因生理特点,部分女孩子短期内服食避孕药推迟经期,以提高冲刺效率等。然而,若个别考生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选择,蔓延成为全社会普遍存在的乱象的时候,就需要现行教育体制的制定者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偏离教育的本质太远了?

  诚然,学习是对人类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其本质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探索世间的奥秘,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出个体的微薄之力。于人于己,学习本该是件快乐的事情。但是,注射氨基酸、高压舱吸氧、服“聪明药”等行为却佐证了现行教育体制对教育本质的扭曲与亵渎。

  前不久,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西南大学演讲时,主张取消全国高考的呼声激起了台下千名学子强烈的共鸣。在《关于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的演讲中,罗崇敏谈到,初三和高三,都在重复强化前两年的学习成果,其目的仅在于应付难度极高的考试。如此以来,孩子们既消耗了时间,又消耗了原始的创造力和对学术本身的热情与执著。由此看来,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137位“状元”中,至今却无一人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或国际大师的尴尬现状合情合理。

  广而论之,潜规则下的“吊瓶班”事件不是新闻而是常态。我们追究的不应该是学校从中谋取了多少经济利益,而是行为本身对考生们心灵的染污。长期以往,这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追求短期效益而不顾长远发展的行为模式,将潜移默化地腐蚀着广大考生的心智。很大程度上,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政绩工程、GDP崇拜论、先污染后治理、食品安全、工程质量等问题与功利主义一元论的线性思维密切相关。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将陷入到简单而粗暴的逻辑误区。国家教育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也是影响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教育如果不能使人幸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罗崇敏的直言不讳发人深省。

  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日积月累的问题在短期内迎刃而解也并不切实际。然而,这绝不是为改革“破冰”畏惧不前的理由和借口。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自主招主,硕士、博士破格录取,南方科技大学也艰难得迈出了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的第一步……尽管非议犹存,但只有继续为教育体制“打吊瓶”,孩子们才能健康地成长为国之栋梁。

  “打吊瓶”备考的“壮观”场景。         (本报资料照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