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产经观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千年绞胎瓷:产业咋突围
专家学者把脉武陟产业集聚区
图片新闻
我市异型钢桶产品
填补全省出口包装领域空白
神力机械公司
依托创新赢市场
期待奇瑞发动机项目的“蝴蝶效应”
我市10个产业集聚区
将扩区60余平方公里
好友轮胎喜获冠军
河南尚宇废硅粉回收技术
获国家发明专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5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绞胎瓷:产业咋突围
——解读绞胎瓷产业发展路系列报道之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许伟涛 詹长松

  近年来,我市以“云台山水”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可以说,旅游业已经成为焦作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率先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崛起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那么,绞胎瓷作为焦作最具文化特色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其产业发展现状如何?绞胎瓷能否成为特色旅游产品的代表,如何实现突围,补上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中的这块“短板”?日前,本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对有关部门、业内人士进行深入采访,一探究竟。

  突围之象

  瓷中君子同表里,神秘窑火过千年。将仿犀皮漆器工艺特点运用到瓷器制作中的绞胎瓷,源于唐、盛于宋,后因战乱而技艺失传。

  修武县陶瓷厂原副厂长袁志泉先生在《说说当阳峪窑与恢复透花瓷》中如是记载:“1957年,修武县在当阳峪村建陶瓷厂。1975年,厂里着手研究恢复透花瓷(绞胎瓷)。当时完全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成立试验小组后,便在当阳峪村民手中高价收购了一个小钵,将其打破了一片,从断茬上观察其条纹、纹样。通过推断分析其花纹形式、泥料结构、工艺流程,经过先后几百次试验,当年终于按这个纹样制出了产品……”

  2006年,在当阳峪重获新生的两件名为《花器》、《硕果》绞胎瓷艺术作品,与亚洲单级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天瀑,一同入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美术》课本。教材上说:绞胎瓷是瓷器中的一道奇观。它胎中带有花纹,釉色透明,花色斑驳自然天成,有“表里如一”的美誉,北宋时已享有盛誉,重要窑址在焦作当阳峪。

  2006年,在焦作市政协举办的《当阳峪古瓷研讨会》上,曾撰写《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全部“中国古陶瓷”条目——80多岁高龄的清华大学教授叶喆民再次来到焦作当阳峪,对当阳峪窑的陶瓷制作工艺给予高度评价:“当阳峪窑的产品可与定窑相媲美,有些工艺超过定窑!”他还欣然题字:“国宝当阳峪,神奇绞胎瓷。”

  2009年,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具特色的绞胎瓷,凭借我市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正重现生机。修武县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赵奎通过深入调研,得到的结果是:目前全市绞胎瓷生产企业共11家,他们大多从家庭小作坊起步,而后建窑办厂,像“滚雪球”般逐渐长大,我市绞胎瓷产业复兴初现端倪。

  去年11月,一名来自天津某铝业公司的老总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福盛坊绞胎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司福源,想了解并收藏一件绞胎瓷,并最终以6万元高价买走了一件羽毛纹仿宋小杯绞胎瓷作品。司福源告诉记者,仅在近半年时间里,其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产品达2000多件。

  突围之困

  古老的文化,新兴的产业。“焦作绞胎瓷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记者在采访时,业内人士的一个共识。

  赵奎说,由于绞胎瓷管理研发的整体滞后,当阳峪的几家绞胎瓷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产品档次偏低、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对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时时感觉到的困顿可作印证——市科技局办公室负责人直言相劝记者放弃采访,称了解绞胎瓷立项的相关人员大部分已退休,无人了解具体情况。

  “十几家企业中,真正注册、上规模的绞胎瓷生产企业只有五六家,能设立专门展厅的也就是两三家。”说起绞胎瓷的现状,焦作市国礼绞胎瓷坊总经理王水林遗憾之情溢于言表:“相对于汝瓷、钧瓷动辄数十亿的产业规模,绞胎瓷目前的产业经营状况与它在我国陶瓷界的地位十分不相配。”

  在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的当阳峪窑遗址,一块现存的宋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记载:“时惟当阳工巧,世利兹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说明在北宋中后期,当阳峪烧制规模已达到窑头百余家,从事专业烧造的工匠有万余人了。

  5月10日,从事生产经营绞胎瓷12年的市金谷轩绞胎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柴战柱说:“与古代生产、经营绞胎瓷的规模相比,目前绞胎瓷产业从生产规模、从业人数到产值都少得可怜。”

  “去年年底启动的绞胎瓷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曾在省里获得了文化产业创业园优秀奖。但是,由于资金、土地等种种原因,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却仍无实质性进展。”用“地无一亩,房无一间”来形容绞胎瓷产业发展困境的柴战柱,只好在焦作新区管委会院内租用房屋,作为展厅和接待厅。

  突围之路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绞胎瓷产业,缘何难以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已潜心研发绞胎瓷工艺6年之久,并成功突破绞胎瓷色胎渐变和精准定位难题的申邦武坦言:资金缺乏是阻碍绞胎瓷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合作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势在必行。

  赵奎建议,尽管近几十年来,当阳峪瓷受到国内外陶瓷专家的广泛关注,在欧美的一些国家博物馆亦有收藏。但当阳峪瓷的整体营销宣传不力,远未能与我市旅游发展形势形成对接态势,致使当阳峪绞胎瓷仍是“长在深闺人未识”。

  五一期间,由焦作日报社、焦作市图书馆主办的焦作市首届精品绞胎瓷展览会在市图书馆成功举行,吸引了15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到场参观。柴战柱说,我市应尽快建立当阳峪绞胎瓷主题博物馆,打造一个展示绞胎瓷艺术的平台,向广大来焦游客介绍推荐绞胎瓷。

  王水林建议,政府可选择合适时机,举办国际性的绞胎瓷作品评比研讨会,让绞胎瓷成为我市除太极拳之外的又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目前,绞胎瓷的市场规模小、产量少、精品少,绞胎瓷生产多是闭门造车、缺乏交流。”司福源认为,绞胎瓷要成立协会组织,加强合作交流;建立人才培训机制,成立专业的绞胎瓷培训学校,或在大学里开设相关专业,为绞胎瓷形成产业积累人才。

  千年窑火千年续,一朝复始一朝新。对于绞胎瓷产业发展的渴望,到底承载了多少绞胎瓷人复兴这一千年古瓷的梦想?敬请读者关注下期周刊:解读绞胎瓷产业发展路系列报道之二——《绞胎复兴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核心提示:4月28日,在信阳第二十届国际茶文化节古代茶器展上,我市参展的6件绞胎瓷展品吸引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等与会嘉宾的驻足观赏,并受到高度评价。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这一文化厚重、独具特色的古老产业能否焕发生机,再领风骚?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绞胎瓷产业系列报道,解读绞胎瓷的发展道路,敬请关注。

  

  【延伸阅读】

  绞胎瓷亦称“搅胎瓷”或“绣花瓷”,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泥相间摆放和糅合,经拉坯成型,上釉烧制的陶瓷制品。绞胎瓷各种纹理由胎而生,最大的特点是其纹理表里如一、内外相通、一胎一面、不可复制,有“瓷君子”之称。绞胎瓷纹理与瓷质浑为一体、自然和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被誉为我国陶瓷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绞胎瓷出现于唐代,兴盛与宋代,早在北宋年间,绞胎瓷就博得了“白如雪、红如朱、绿如翠、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花似锦、凝如脂、润如玉”的评价,被称为中国一大历史名瓷。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