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焦作青年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团一大”纪念广场在广州落成
南京实施
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
图片新闻
“故事大王”选拔赛烽烟再起
志愿者基础生活
补贴调至千元
民调显示
87.8%的人确认当下儿童
隔代寄养现象普遍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实施
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首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引入“青年大学生”概念 扩大政策惠及范围

  南京实施

  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

  5月10日,江苏省南京市委、市政府首次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意见》,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末扶持1万名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5万人就业。

  《意见》首次引入“青年大学生”概念,将扶持群体由原先“普通高校毕业生”放宽到“大专以上文化的大学生和海外留学人员”;由“毕业两年内大学生”放宽到“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由“已毕业大学生”放宽到“含在校大学生”;由“本市户籍的毕业大学生”放宽到“在宁、来宁创业的所有大学生”,扩大政策惠及范围。

  《意见》的实施重点着眼于创业项目、资金、场地等大学生初始创业时的关键难题,由南京市人事局、南京紫金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每年评选出200个可行性和预期成功率较高的优秀项目给予10万~2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其中遴选出20个特别优秀项目,每个项目给予50万元一次性资助。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首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日前,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评审揭晓,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七彩小屋示范项目”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名列其中。这是“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首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七彩小屋”是青年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女提供经常性志愿服务的示范性阵地,是农民工子女课余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是争取党政支持和整合社会资源的规范化载体。2011年8月,团中央利用社会筹集的资金,在全国启动了“七彩小屋”建设工作。截至目前,首批226个“七彩小屋”已经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据初步统计,“七彩小屋”投入使用以来,全国共有900余个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近万名来自不同行业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其中,超过30万人次的农民工子女得到了长期性、全方位的帮扶。

  人才配置向市场导向靠拢

  深圳:大学应届毕业生

  可无限制入户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出台了《接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管理办法》,《管理办法》降低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引进门槛,规定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的毕业生、本市院校毕业生以及本市生源毕业生可无限制入户深圳。

  在此前实施的人才引进政策中,深圳对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户设有“名校毕业、重点专业”等诸多限制,这曾将不少想落户深圳发展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从今年起,深圳将不再发布毕业生个人申办接收的毕业院校名单。

  此外,深圳今年还将取消城镇户籍限制,这意味着农业户籍大学生落户深圳也将不再有障碍。

  内地名校香港招生

  港生称面试难且怪

  今年有63所内地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千余名考生于5日、6日在香港、深圳等地参加面试。据走出考场的不少考生反映,试题“难且怪”,有考生被问到“江湖”一词的外文翻译而一筹莫展。清华大学更是增设数学笔试,令考生感叹“内地名校不易进”。

  今年是香港旧制中七、新制中六同时毕业升读大学的双班年。为舒缓香港升学压力,内地63所高校拨出2000个名额招收香港学生。在一连两天的面试中,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等5所著名学府在港大设点面试,共有300多名考生获选参加。其他50多所高校将分别在广州和深圳面试港生。

  在回应考生“读内地名校不易”的感叹时,有人表示,清华、北大每年在内地的收生比例约1∶2000,而本次在香港则是在50个考生中挑选15人,入选率高达三分之一。

  以色列每年将给中国学生250个奖学金名额

  从2012年至2013学年开始,以色列每年将拿出4000万新谢克尔(大约1080万美元),向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提供250个奖学金名额。同时,还将出资1000万美元,与中国联合设立一个科研基金。

  在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发出的一份声明中写道,以色列鼓励中国学生在以学习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特别是那些以色列具有优势的学科——生物和物理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和考古学等。此举的目的在于加深中以两国之间的学术和文化联系。

  小 青 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