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奥巴马公开个人资产
估算至少有260万美元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公 告
焦作净影寺:四季山水吟唱
马庄村的“用地账”
凝心聚力推动转型
道清中学:克难攻坚 打造放心民生工程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十二年不减一亩耕地
马庄村的“用地账”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新华社记者 罗 辉 林 嵬

  在河南省温县张姜镇马庄村村委会办公室墙上, 挂着一张全村农田布局图。村党支部书记马栓牢自豪地对记者说:“自1990年以来,除了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占地400多亩,全村1000亩耕地一分未减。”

  被绿色农田环抱的马庄村是一个典型的中原村落,有499户2010口人,但农业早已成了“副业”。在马庄村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20多家企业,形成了以铸造、鞋业为支柱的工业结构,年生产总值达2.7亿元。马庄村有劳动力1500余名,除少部分从事个体经营外,有1200余名就地转移成了生活在新农村的产业工人,全村年人均收入达1万元,90%以上为工资性收入。

  “马庄村人多地少,‘大包干’时人均耕地就不到1亩,在这么点土地上,既要保农业、又要兴工业,还要盖新房,只能在土地利用上精打细算做文章。”马栓牢说。

  翻开马庄村的耕地变化账,上面记录着马庄人在节约用地上的努力和创造。上世纪80年代,村里通过“拆旧(房)建新(房)”建起了两层楼、独家院的“排子房”,占地80多亩,却为村办企业发展腾出用地170多亩;上世纪90年代,通过对废弃坑洼地、砖瓦窑综合利用和生产路的复耕,又增加耕地70亩、建设用地70亩;2011年,马庄村“第四代新居工程”正式启动,计划投资1亿元,用3~5年时间,建设高层住宅楼20栋,打造土地集约、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不但进一步提高村民居住水平,还能腾出上百亩宅基地发展工业。“废弃地整理出来给企业用,新民居靠旧村改造挖潜,耕地谁也不能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五届马庄村党支部严守的铁规矩。

  马庄村的麦田畦垄笔直,高抗矮秆小麦整齐划一,渐渐泛黄。村民张有强说,村里出钱组织种粮专业队“统一供种、统一犁耙、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我现在一年花在地里的时间加起来才五六天,可每亩能打小麦600公斤,玉米500公斤,是标准的‘吨粮田’”。

  村民张百臣说:“村里建有面粉加工厂,送去小麦,领回白面。家里只有两亩多地,可一年打下的粮食,足够吃两年。”马栓牢说:“虽然村里人大部分变成了‘专业工人、业余农民’,但大家都把耕地当成个宝,因为那是全村最重要的看家资源。我们既要‘钱袋子’,还不能丢这‘粮袋子’。” (新华社郑州5月16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