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今日沁阳/副 刊 上一版3
放学以后
每周一字
祭李商隐
知足
献 给
忆娘亲
古城记忆
《李商隐诗要新笺》出版
书画苑
爱了,才懂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城记忆
——城河、济水、湖泊(一)
□董尚祥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位于城西北隅原寺根底的兴龙湖 山石 摄
 
   

  沁阳护城河,自古就是活水,最早的城河水,源于沁河。秦朝时,怀川平原即修筑秦渠,到汉代继续并完成了这一工程,从济源五龙口修渠引水,灌溉农田,并把渠水引注到野王古城河。护城河水从西北入城的,在城西北隅形成了一方湖泊,因为正好在高台寺下,随着兴龙寺的称谓,也叫兴龙湖,俗称寺根底(湖)。寺根底湖因为是活水,洁净而流畅,附近的人家都来这里浣洗衣物。相传,元仁宗皇帝即位前与其母亲潜居怀州高台寺宫时,湖水就很大,很深,很清冽,宫女们也常来洗浣。一次,一个宫女不小心,把一只金盆掉在湖里,再也捞不上来,说是这湖泉通海眼哩。因此,这片湖水历史上从来没有干涸过,也从来不长杂草,不长莲藕。也因为宫女常来浣洗,这湖水与别处的水格外不同,特别糙,洗衣物,不用或少用肥皂,皂角,就可洗得白净。我家离这里不足200米,母亲、姐姐就常领我到这里洗衣服。这里环境也好,城墙坡背风向阳,又长着许多杂草,前洗后晒,洗完衣服,也就基本晒干。夜里也常常有人来洗衣。所以,在我家就能听到湖边的捣衣声,联想起李白的诗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哥·秋歌》)来。

  湖东北角,紧靠高台寺台脚,有一口井,井水清冽,甘甜,是高台寺宫中取水之井,周围百姓都在这里挑水,也是我挑水常常光顾的地方,因此,也便常常在湖边玩。但是,让我不解的是,这湖很奇特,湖畔青蛙不少,却听不到鸣叫。祖母说,是皇帝封的。长大了,读元陶宗仪《辍耕录》,书中说:

  大德间,仁宗在潜邸日奉答吉太后,驻辇怀州,特苦群蛙乱喧终夕无寐。翌日,太后命近侍传旨,谕之曰:“吾母子方愦愦,蛙忍恼人耶?自后,其无再鸣。”故此地虽有蛙,而不作鸣。

  果然如祖母所说。皇帝的话真的是金口玉言吗?我至今不解,民间传说的巧合而已矣。如今,几百年过去了,高台寺已不复存在,紧靠湖面的城墙,只残存西边的一小截,湖面缩小了,湖被周围的墙和高大建筑物围困着,但是,湖水依然很深,没有干涸,依然清澈,澄明,微风吹过,依然碧波荡漾,逗人遐想,只是没有人浣洗衣物,没有人垂钓,变得异常寂寞了。

  经过元英宗、泰定、天顺、文宗、明宗、宁宗六代,至顺帝至正年间,重筑怀庆府--城时,因秦渠灌溉农田,经常堵水断流,不能保证河水常年日夜畅流,便从柏香镇冯桥村北扩修济水支流,东流至沁阳城,注入护城河,名曰济河;而向东南流下的济水,曰猪龙河。于是,济水通过护城河流入城内,形成了“济水穿怀”的千古名胜。

  济水入城后,在西城墙内域,首先形成了小河边湖。湖不大,水却不浅,种满了荷莲,常常有人在这里垂钓,有人驾船捕鱼。济水向东,穿越南门大街时,修建了第一座圆拱石桥,叫利津桥。桥上建两层阁楼,飞甍鳞次,雕梁画栋,名曰水亭。水亭东西南北四面附设雕花栏杆,站在西边,可望上游小河边湖姹紫嫣红荷花;站在东边,可望下游举仙桥下的行船,桥上过往的行人和车马;站在南边,南门巍峨的城楼就在眼前;站在北边,玉清宫(位于清真北大寺东的一座道观)依稀可见。亭子有梯,行人皆可攀登,可以携带亭下美味——远近闻名的怀庆特产荷叶卷包着的鲜鲜美的咸驴肉,在亭上纳凉,弈棋,品尝美味,观赏美景。

  举仙桥是济水穿怀的第二座桥,桥特高,与利津桥不同,它的桥上也是圆拱,颇像南方的河桥,因为桥高,车过时是要很费一点力气的。相传,何瑭致仕在家,一天他从这里经过,见一个老者衣服褴褛,蓬头垢面,推一车棒槌上举仙桥,怎么也推不上。何瑭忙走几步,上前相帮。当他得知老人家境贫寒,古稀之年还不得不推车贩卖时,就对老人说:“明天你到我家去,就推一车棒槌,红纸包了,我家就在不远处……”何瑭告诉了地址。第二天,是何瑭的生日,远近官僚士绅,都来祝寿,热闹非常。时近正午,仍不见开宴。只见何瑭几次到门口张望。突然大声说:“贵客到!”只见一个衣服褴褛的老者推一车棒槌进来。何瑭命开宴,向老者敬酒。宴毕散席时,何瑭对众宾客说:“诸位的寿礼,这位老兄替我收下,每人回赠一个棒槌。”转身对老者说:“我用这些寿礼,换你一车棒槌,如何?”老人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众人帮老者装好寿礼,每人拿一个棒槌而去。

  关于举仙桥,还有个传说:这里原有一家谢氏兄弟,兄长谢景元,吃喝嫖赌,凶狠彪悍;弟弟谢景修,勤俭持家,忠厚老诚。

  一天,景元赌输醉酒,兽性大发,把家里供奉的真武神像捣毁,投到井里。景修得知,立即从井中捞出,修葺一新,朝夕祭祀。一天,他从井中汲水,异香扑鼻,喝了几口,只觉身轻如羽,飘飘欲仙,云雾缭绕,升天而去。后人在此建举仙坊以纪念,修桥时,命名此桥曰举仙桥。

  济水穿怀的第三座桥叫珠嘉桥,在县后街。济水到这里正好把南北街截断,河上只有一座浮桥,通行不便。官府无钱修,老百姓有意见。那时,何瑭已经告老还乡,他命家人省吃俭用,从自己的薪俸里,日积一铢,日积月累,省出一些钱来。亲戚邻里听说,也来相助。谁知家人误把“铢”――钱的意思――当作“珠”,几个月后,竟然积攒了一筐珠子。何瑭就用这些珠子换钱修桥,一些乡绅纷纷相赠,很快把桥修了起来。桥修好了,得有一个名字,大家请何瑭起名。何瑭捋须吟诗道:

  官府无银我积铢,误将铢币当珍珠。

  半筐珠聚老夫愿,一座桥成百姓呼 。

  河内街头无怨恨,何翁心里更安舒。

  当官应记怜乡里,修路架桥育凤雏。

  吟罢即道:“这是乡亲们共同积珠修成,就叫积珠桥吧!”于是命名为积珠桥。后世怀念何老先生,为了嘉许他的功德,改叫珠嘉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