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又是一个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
走进博爱县阳庙乡北西尚村金黄色的麦田里,即将收获的小麦甚是喜人。
这里是河南怀川种业种子繁育基地,有2800多亩,是国审品种豫农949原种繁育田。从这里繁育的小麦种子将全部销往黄淮海麦区,播下增产增收的种子,收获粮满仓、钱满兜的喜悦。
怀川种业像这样的种子繁育基地还有很多。在我市修武、武陟等地建立小麦繁育基地5万亩,每年生产小麦原种2000万公斤以上;在焦作、海南建立了2个育种中心,开启了我市种业南繁北育的先河,每年配制玉米新组合1万多个、小麦组合5000多个;在甘肃建立玉米良种繁育基地4500亩;在河北、安徽、湖北、山东、陕西、山西、内蒙等省市自治区,还建立了小麦、玉米试验基地。
作为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河南怀川种业,为啥要走出中原、布局全国?怀川种业董事长、总经理雒温生说:“从小处说,是为了让种粮的农民有钱赚,从大处讲,就是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让13亿中国人有饭吃,是种业人的天职。”
河南怀川种业是从怀川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为了实现“扎根怀川、雄起中原、创建国家一流种业”的宏大蓝图,该公司在买断国审小麦豫农949、百玉一号、郑单15等小麦、玉米良种生产、经营权的同时,还投巨资加大科研创新、自主研发新品种的力度。
十年磨一剑。怀川种业经过选育培育和四年区域试验,终于有了自己的“金娃娃”。该公司自主研发培育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怀川916,于去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这一新品种的问世,开创了我市无强筋优质小麦品种的先河,也是我省集高产、优质、强筋于一身的最优良小麦品种,在上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获得第一名,去年在全省大面积推广。记者在修武县周庄乡孟村麦田看到,这种小麦表现非常好,穗大粒饱、矮秆粗壮、落黄好。国家小麦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小麦育种专家刘万代高度评价说,该品种是河南少有的丰产性强筋优质小麦,还具有抗干热风和赤霉病、适播期长、抗寒、耐冻、适应性强等特质。
为增强优良品种的自主研发、自主繁育能力,该公司成立了河南怀川种业院士工作站和怀川种子研究所、育种技术中心等,真正成了一家集科研、繁育、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种子高新技术龙头企业。记者在该公司核心育种试验区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培育的3个小麦新品种,正在参加省鉴定试验,其中表现优异的焦麦266已进入省区试第三年,明年可参加河南省审定,怀川919也进入省区试第二年。
连年不断的良种繁育推广,换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焦作10个县市区,该公司种子销量占需求总量的50%。该公司的优良品种还远销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省,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