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党报热线/焦作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黄河奇石伴夕阳
图片新闻
云台山景区组织学习
《十八谈映象版·焦作篇》
优质服务伴您游神农
百余名国内著名画家云台山采风
中国大黄河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推出
云台山、陈家沟、嘉应观三大景区入选
马村区详细规划谋求旅游发展
沁阳:多彩活动扮靓中国旅游日
俩军校公布在豫招生计划
叫醒,让我们一起奔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傅志华:
黄河奇石伴夕阳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 帆

  本报通讯员 郭增强

  早就听说孟州市化工镇云水村有个钟爱黄河石的老人,却一直不曾谋面。5月18日,记者终于见到了温文儒雅、满面慈祥的傅志华老人,欣赏了老人收藏的形态各异的黄河石。

  傅志华原籍洛阳市新安县,2000年举家随小浪底库区移民迁居孟州。今年72岁的傅志华自幼就喜爱写写画画,50岁那年办理退养手续,离开工作了30年的洛阳市关林探矿三队,回到老家新安县仓头乡云水村居住。

  返乡以后,傅志华经常看到有人在村子附近的黄河边拣拾石头,当看到这些人拣拾的石头不但有色泽,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图案时,他一下子被吸引了。从此,傅志华迷上了黄河石,每天都要到离村子不远的黄河石滩上寻找自己喜欢的石头,并时常独自沿着黄河向上游的小浪底库区、济源,甚至山西境内的黄河滩寻找。迁移到孟州后,他仍然经常一个人到小浪底上游的黄河边拣石头,风餐露宿,一去就是好几天。虽然经常是两手空空回家,但是对石头的迷恋从来没有改变过。

  开始,他对玩石头可谓是一窍不通,就到书店选购了一批绘画、篆刻专业书籍,如饥似渴地进行阅读,了解掌握了黄河石的选择、制作常识,并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对拣来的石头进行打磨、抛光、上蜡、配座。一块块精美的黄河石让傅志华的农家小屋亮堂起来。

  1993年初春,傅志华精心挑选出几块黄河石参加了山东泰安精品奇石展,虽然没有获奖,却吸引了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奇石收藏家。在这位奇石藏家的死缠硬磨下,傅志华忍疼割爱,把参展的《玉兔》、《天赐双眼》、《长寿龟》3块黄河石以1600元的价格卖掉。

  时隔多年,他仍然为当初轻易卖掉的石头惋惜,尤其是对卖掉奇石《玉兔》耿耿于怀。《玉兔》是他最初的黄河石作品,也是最心仪的作品。他回忆说,当初他差点与《玉兔》失之交臂。那是1992年的春天,当时他刚刚接触黄河石,连着六天时间他每天在村边的黄河滩转悠,一次次拿起这块石头又一次次仍掉,可每天回家后总觉得有点心神不宁,终于在第七天时他把这块石头带回了家。他对这块石头稍加打磨,一只玉兔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了。后来,一位看到过《玉兔》照片的收藏家说,这只“玉兔”现在至少价值五六万元。

  傅志华说,每一块石头都是得天地之灵气的“神物”。他把每一块拣回来的石头都当宝贝一样对待,精心呵护。他说,是奇异的黄河石陪伴了他的退休生活,让他的晚年生活充满了快乐。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举办一次自己的黄河石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和领略黄河奇石的风采。

  上图为傅志华在介绍他收藏的黄河奇石。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