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晓
本报通讯员 秦林林
武陟县嘉应观乡南贾村村民慕建设,因患小儿麻痹后遗症造成双腿和左手残疾。但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掌握了家电维修技术,20年来义务为群众修理各种电器5000余件。
慕建设今年43岁,1984年初中毕业后,凭借超出常人的毅力,自学无线电和电器维修技术,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家电维修能手。他将自家东屋作为维修室,不管谁家的家电出现问题,一个电话他就热情服务。记者看到,在他的修理室里堆满了各种送修电器,包括DVD、电脑、洗衣机、音响、电视等。他的价格表上注明:10元以下的配件不收费,10元以上的配件由客户自行购买,修理不收取费用。
慕建设家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妻子打工和农田收入,年均尚不足1万元。3个孩子在读书,一家人和老人挤住在低于院子地面1米的瓦房里,是村里有名的“低保户”。
虽然身有残疾而且生活贫困,慕建设却乐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说:“身体残疾不怕,就怕精神残疾,我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报答社会,报答曾经关心过我的人们。”
现今,慕建设是嘉应观乡肢残协会委员,每年都要多次组织有技能的残疾人组成“义务服务队”,走上街头免费为群众服务。2009年冬,当获悉河北省廊坊市一位肢残网友对生活绝望的消息后,慕建设多次打电话给予鼓励,并通过QQ聊天的形式为其讲解电冰箱修理技术,使其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在服务乡亲的同时,他通过QQ 、电话等形式,为重庆、上海等地的10名残疾网友传授指导家电维修技术,使他们成为当地有名的电器维修能手。
慕建设告诉记者,他最大愿望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家电维修技术,搞一些科技发明,为社会多作一些贡献。同时也想用自己的行动鼓励残疾人朋友:正常人能做的事,残疾人也能做,而且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