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无言,泽被众生。而只有自然美好的一面,还不足以说完全美好。自然的美好影响、传递到人的内心世界,使人产生美好的体味,也就是说,人内心的美好,与自然的美好相照应、相谐调,相吻合、相一致,才使其真正而完全地美好起来。美好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心境。但归根结底,还在于人自身的心情应好起来,这是首要的因素。自然好、心情好,心情好、自然好,两好相合,两好相谐,才会产生良好互动的心理效应。一个人,诸事不顺缠绕,心绪疙瘩纠结,虽说美好的自然环境,会不同程度地释放、缓解,但不能从根源上改变心境。这正是,心病还需心药治,解铃还得系铃人。不然,大自然的美好,就妄自地美好着。这层意思是说,社会环境与人心境的重要性。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就比较好地说明了人内心的这种体验。
清晨,走出家舍,步入龙源湖公园,放眼量望,舒心、舒畅、赏心悦目、心意昂扬的感受油然溢出。昨天天象阴郁,还下了一场小雨,那雨浥了空中的轻尘,洗了植被的浮埃。雨过天晴,阳光和煦,明媚普洒,习习微风,惠风和畅,一切显得洁净而清爽。这样的词语,用在这个时节的这种自然的这种美好 ,是恰如其分,贴切自然。不虚饰,也无夸浮。昨天雨过,我信步走上南水北调城区段的堤岸。先由右岸往东,一直走到铁路横亘,再由左岸折返,走至倒虹吸建筑工地。缓步行进中,站在堤岸上,居高临下,向远方眺望,烟雾迷茫,浑然一片,浓酽不开。心情也沉沉地抑郁着。虽岸堤内坡、河底,芳草萋萋,艳花朵朵,喜鹊只只,灵异觅食,可心情到底还是不清适、更不欢畅。与今天清晨的心情相比,不说径庭,也是相左。看来,自然的阴晴相间,也映照着心情的“柳暗花明”。清晨在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季盛开的那处花海,红艳一方,红成了阵势,与周围的绿树、青草相映成趣,共筑着世间的美好。顺着花、草、树拱围着的青石路径,逶迤着走向湖西边的鹅卵石坡,三三两两,上下往返地轻盈颤悠并且舒适惬意着。而园中的疾行者、慢步者、唱者、舞者、这者、那者,神情放松,怡然自乐,趣味饶有,各呈姿态。我由上而下,临水而立,面迎朝阳,微风吹拂的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耀动不已。这里的一切,在园艺人的精心照护与巧妙布局下,大而统之,虽祼露在自然的旷野里,可细究起来,平坦与曲坎相间,通途与幽径相连,稀疏与密匝互衬,高阔与低矮错落,艳花与绿色相映,湖水与岸坡相依,而终归是让人与自然相谐,进而促使人与社会相谐。这处地方,起始开园时,我用《龙源湖水清悠悠》来记述她,时隔几年,这里的植被欣欣而长,已显气象,于去年,我又以《气象森森龙源湖》来描述她。而在这美好的时节,再以《四月芳菲天》来赞美她。
这种时候,虽不是早春二月,也不是阳春三月,而是芳菲四月。《新华字典》解释:芳,芳香,花草的香味。其隐喻意思是指美好德行或声名,如流芳百世。菲,是指花草茂盛。那么,芳菲,就是茂盛的花草散发着香味。四月是这样,再往后以至于秋季来临之前,花草树已长到十分成熟,就要往衰老的方向行走,虽茂盛,却是由翠绿演变成碧绿,而阳光也变作骄阳姿态,天象炎热使其必然。花草仍称其为茂盛,却失去了香味。我喜欢“芳菲”这个词,喜欢用“芳菲”这个词形容这个季节的四月。四月的植物们都还处在生长期,成熟就在她的前方。一旦走到了五月,上苍馈赠世人的麦子成熟了,也就“五月人倍忙”。“芳菲”也就黯然地退却下来,不再“芳菲”的成熟跃然上来。虽然成熟有成熟的“芳菲”,那只能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