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智玲
每年的5~7月份,是手足口病发病、流行的高峰期。这期间,如何预防、治疗手足口病,成了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王宏霞指出,进入流行期后,手足口病的病例数虽然会不断增加,但绝大多数属于轻症,一般情况下7~10天可以痊愈,家长不必为此过于恐慌。
据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为多种肠道病毒,其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及肠道病毒。发病主要以儿童为主,因为3岁以下的儿童机体抵抗力较低,最容易“中招”;“成年人的免疫系统比较完善,感染病毒后一般不发病,但会造成病毒的传播,所以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传染给孩子。”王宏霞提醒。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生活用品传染。其典型症状是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溃疡,疼痛明显。发病初期,可能很多患儿都会表现出不典型症状,表现为咽喉疼痛、流鼻涕等,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轻症,一般情况下7~10天可以痊愈,没有任何后遗症;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出现死亡。因此,很多家长“谈手足口病色变”,整日紧张不已。“整天担心孩子感染上手足口病,每天都要检查好几遍,全家人都很发愁,不知道有没有好的治疗办法。”一位4岁宝宝的妈妈说。
“运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手足口病,可达到缩短病程、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效果,家长不必惊慌。”王宏霞介绍,从中医学角度说,根据手足口病的症状和特点,中医将其归为“温病”、“湿温”、“湿毒”、“时疫”等范畴,针对不同的症型和发展阶段,研制出多种有效的方剂以及经验方,并采用内服和外用药相结合的方法,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谈到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方法,王宏霞说,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优势是辨证施治、内外兼顾。她说,中医进行诊断时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寒热属性,来选择具有抗病毒以及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药、中成药或者方剂等,常用的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葛根、淡竹叶等,这些中药均具有清热、化湿、解毒的功效。“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症状,要尽快到医院进行诊治,在不了解孩子的体质和疾病症型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用药,从而导致疾病加重和恶化。”王宏霞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