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亚锋、陈蕾) 5月27日,崇义卫生院的一间病房内,崇义镇西苟庄村低保户——66 岁的谷怀威老人,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整理好包裹准备出院。
崇义卫生院副院长杨红霞对记者说,谷怀威老人得的是冠心病,总治疗费2156元,根据“先住院、后结算”规定,他无需交押金就可住院治疗,出院时只要交纳新农合和70%的医疗救助保险报销后的自付费用124.2元就行。
据了解, 崇义卫生院现有职工57人,开放床位70张。自实施“先住院、后结算”便民服务以来,门诊量逐步上升,门诊费用大幅下降,先后有143名患者享受了此项服务,享受新医疗服务比例达到83%以上。
“先住院、后结算”只是沁阳医改推出的新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四强。为让群众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我市将医改作为民生改善的重要指标,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付费方式改革等一系列实惠。
4月1日,全市4家公立医院(沁阳市人民医院、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沁阳市中医院、沁阳市妇幼保健院)和12家公办乡镇卫生院,同时推出“先住院、后结算”新型诊疗服务模式,医改的阳光再次普照50万沁阳人。
从“先交押金后住院”到“先住院后结算”,究竟为沁阳百姓带来了什么?
“以前,小病能扛就扛过去了,现在‘先住院后结算’给俺们消减了看病压力,还是到医院治疗更放心!”5月27日,因为哮喘病住院治疗的王召乡感化村村民李元贵激动地说。
据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邓国华介绍,以前,入院先交押金后住院,一旦出现欠费现象,医院还会催缴费用,如果病人不能及时缴足,就可能被停药。虽然规避了医院收费的风险,但无形中抬高了病人的看病门槛,把一些家庭困难的病人拒之门外。现在,“先住院后结算”降低看病门槛,生活困难的群众不再因为筹集住院费用压力大而耐着、扛着不就诊,而是直接到医院接受即时治疗。
不仅如此,全市 372016名参加新农合的农民、37475名城镇职工医保和51547名城镇居民医保的患者,以及暂无姓名、无住址、无人陪的“三无”病人以及非上述情况,但病情严重、需采取紧急医疗措施救治者等,到试点医院住院治疗时,无须缴纳押金,只需与医院签订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协议书,并提供医保卡或新农合证、本人或直系亲属身份证原件、户口簿。出院时,仅支付医保或新农合报销后个人承担的部分即可。
整个过程群众享受一站式服务模式。原来签订住院费用结算协议书前,需到医务处等部门先审核有关证件,再回到住院处签协议,“至少要来回跑两趟,太浪费时间”。现在我市各试点医院将签协议的所有手续都集中在收费处这一个地点办理,方便了患者就医。
4月29日,怀庆办事处北金村60岁的王秀云因犯心绞痛住进市第二人民医院,仅仅与医院签订了一份《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协议书》,并将新农合医疗卡、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交到医院就办好了入院手续。“方便、快捷、省事,俺不再为押金不够发愁了。”王秀云欣慰不已。
据市第二人民医院统计,从4月8日正式实施到5月5日,该院总入住病人523人,享受“先住院后结算”的有296人,实施率达56.6%。目前,该院享受“先住院、后结算”的仍有109人,实施率达71.2%。
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长张晓红说:“新型诊疗模式实施以来,群众就诊率明显比往年增多。去年4月这个时段我院入住病人73人次 ,今年4月入住135人次。”
“看病门槛的降低,服务流程的简化,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分管副市长买国说。
在实施医疗支付制度改革的同时,我市要求各医疗单位在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的同时,特别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患者就诊的知情权,切实履行好各项义务。
对纳入“先住院、后结算”范围的住院者,医院在患者治疗期间,相关临床科室要根据患者病情告知患者大概的诊疗费用;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每天必须提供前一日费用清单,并请患者签字;出院时,患者需一次性缴清住院期间个人承担的诊疗费用……
我市引入诚信机制,对能够按时结清住院费用的患者,下次就诊可给予手续简化、费用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对于恶意拖欠住院费用的患者,纳入“不良记录”管理,不再享受此优惠政策;问题严重的,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
“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治疗,心存感激;医院在抓规范中,实现了技术和服务的升级……‘先住院后结算’在医院与患者之间搭建起了互相尊重的诚信体系,自觉缴纳自付款是群众相信政府的最好表现。”市委书记陈敬如在多次调研后这样说。
据悉,从4月1日开始实施到5月30日,全市4家公立医院和12家乡镇卫生院新入院患者6221人次,享受“先住院后结算”患者3228人次,实施率51.8%,费用结算率达到100%。
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致力于建立异地医保信息互通,及解决三无病人以及个别困难家庭的住院费用问题,确保更大程度解决群众就医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