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很累,到了六一儿童节也不例外,甚至更累。
昨日《羊城晚报》报道,因为每逢儿童节,不少幼儿园、小学有表演,孩子被迫加强训练,难以承受之下,不少小朋友发出“不想过六一”的呐喊。
与此相映的是,不少成人却对儿童节留恋不已,甚至翻箱倒柜,找出当年的照片、玩具、儿歌之类,纷纷拿到网上汇集,装嫩过六一。据说目的是保持一颗童心,缓解工作压力。
早已超龄的人想过儿童节,不管理由如何,装嫩总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一些单身白领,装嫩有时还是必要的。问题在于该享受儿童节却不愿过的现象,的确让人感到有些悲哀。
现在的人,谁都觉得自己重视孩子,尤其是孩子的教育。所谓重视,不是让孩子快乐成长,而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那些幼小的生命,个个变成全能的超人,要学习好,要体育好,要有才艺。有这种社会氛围,精明的商家立即打出“你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牌子,办各种文武兼修的课外班;大多数幼儿园立即顺应潮流,不让父母失望;领导们也“体恤民情”,时不时要视察,观看成果。
这些现象,会聚成一股洪流,幼小的孩子们一旦卷入,便成了被动的中心,成了父母实现自己愿望、商家赚取金钱、领导展示成果的工具。他们还不得不承载父母满足的笑容、商家吹嘘的成就、领导“亲切”的表扬。对于某些学校、某些领导来说,六一主要是用来表现一下满足一下的机会。这样的六一,孩子们当然受不了!———好在我个人感觉,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慢慢有些迷途知返的意思。
真希望儿童能真正享受到儿童节。记得,小时候我们很盼望六一儿童节,那时的农村,儿童节的全部内容就是发几粒糖果,还没上学的小孩,只要到场也有几粒安慰糖。在贫穷年代,这是多么开心的事。况且毫无表演压力!
报上有消息说,很多国家不重视儿童节,因为有很多节日,比如美国孩子喜欢万圣节,孩子们可以装神弄鬼要糖吃。这有道理,看看中国有多少孩子喜欢过年就知道了。因为孩子就需要快乐!
总之,如果儿童节变成孩子的负担,反而成了超龄人的装嫩节,那不是儿童节本身的错,而是这个社会对儿童看法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