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视野/婚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80后”部长
推进俄“电子政府”计划
古人的“环保购物袋”
市人口计生委荣获“焦作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武陟县: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孟州市:留守儿童快乐过六一
柏山镇:政府埋单助养老
营养午餐在国外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6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人的“环保购物袋”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公元759年,杜甫为躲避战乱跑到成都居住,转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盖了座茅草屋——即闻名遐迩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主角儿。

  在诗中,杜甫为自己,更为困难群体呼吁住房问题。其实,根据《云仙杂记》的记载,当时他的生活还算好,每天“以七金买黄儿米半篮、细子鱼一串”,伙食相当不错。在这里重点想说的是“细子鱼一串”。杜甫去市场买鱼,不用篮子——嫌沉,不用塑料袋——没有,而是从自家茅屋上揪一根茅草,溜达着就去市场了,挑好鱼,用茅草往鱼鳃上一穿,拎着便走,既轻便又环保。

  这种拎鱼的方式,在《水浒传》里也可看到。浪里白条张顺跟黑旋风李逵不打不相识,又认识了大哥宋江,便从船上找金色鲤鱼——“选了四尾大的,把柳条穿了”,当做见面礼送上。《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卖活鱼的小贩,用带叶儿的柳树枝子浸泡在装鱼的木桶里,利用柳叶儿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延长鱼的性命。想必,在卖鱼的时候也可以顺带着在桶里折一段儿柳枝,把鱼一拴,让顾客舒舒服服地拎着回家。

  若是肉类,也有其他环保型的植物包装。比如《水浒传》中被鲁智深打得嘴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的郑屠户。当鲁智深来肉铺寻衅,先是要了十斤精肉,又要了十斤肥肉,郑屠户都按照鲁客户的要求细细地切成了臊子,最后用荷叶包起来。荷叶逢水即生,便宜得很,用做包装成本很低,而且用来包肉馅儿干净,还带清香味儿。精明的郑屠户既节约了成本,又配合了环境保护,搁在现在,是一定要上报纸称赞一番的。当然,利用荷叶并非他首创。早在三国时期,就有用荷叶包饭的先例。据唐朝丘悦的《三国典略》记载,“建康令孔奂以麦屑为饭,用荷叶裹之,一宿之间得数万裹,以给兵士。”如此补给军队,怕是军事史上的一段奇闻,更是环境保护的一段佳话。

  翻检史书,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特立独行的环保人士。据《眉庐丛话》记载,清代苏州有个吴大学士,他曾做过皇子们的老师,地位可谓不低。当他还没出人头地的时候,每天早晨都要去市场买米。他用来装米的不是筐也不是布袋,而是头顶的帽子,史称“辄脱破帽如盂仰而盛之”,再捧在胸前一路溜达着回家。

  而毋庸置疑的环保书法家还得说是怀素。他为了练字,专门找荒地种了一万来棵芭蕉树,待树长成,摘取树叶铺在桌子上当纸挥毫泼墨。本来种树已经积了功德,何况又拿树叶写字,绝对百分之百的环保主义者。

  古人有利于环保的购物包装和节约纸张的行为,值得我们借鉴。看来,只要用心,环保就离我们非常近。 辽 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