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谢谢李妈妈,这裙子真好看。”武陟县龙源镇计生家庭留守儿童许婷婷高兴地说,“要不是李妈妈经常来看,给我买好吃的,给我辅导功课,我的成绩还不知成什么样呢?”
近年来,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武陟县从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建立成长档案、聘请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关爱工程”等措施,筑起亲情关爱的桥梁,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与该县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准确掌握“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家长资料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情况等相关信息,对“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登记,依据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家庭情况进行分类建档,加强对“留守学生”发展状况的跟踪与管理。 目前,全县已为7643个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档案。
建立“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助长留守儿童机制。与该县妇联结合,采取公开招募的办法,把一些有文化、有爱心、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妇女聘为“爱心妈妈”,让她们牵手留守儿童,并组织委机关干部、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与3142名计生留守儿童结对子,担当“代理家长”,每位代理家长每年为孩子送去了100元、200元价值不等的助学金和生活用品,为孩子送去关爱。
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与教育局、妇联、工会等部门结合积极号召社会爱心人员对“留守学生”实行“1+1”结对帮扶,计生干部和学校教师、计生协会志愿者率先执行,至少与1名“留守学生”结对,让“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得到关爱。每半月到结对学生家中了解情况,并协调有关部门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与实际问题,定期向家长宣传安全知识和人口计生政策信息。
建立“关爱工程”活动,形成管护新机制。该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帮扶机制,筹集10余万元资金建立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金,重点对“留守儿童”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困难家庭进行扶持救助。为3142名留守计生儿童落实了新型合作医疗补助。致力让留守儿童“学业有教、安全有保、亲情有护、生活有帮、困难有助”,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管护新机制。
(常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