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大幕已开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快传统农业向新型现代农业转变,为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是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赋予农机部门的任务和要求。”6月1日,市农机局局长马爱国说,“在新时期,我们将把转方式、调结构、重质量、增效益作为推动我市农机化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断提升我市农业机械化综合实力,强化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传统农业向新型现代农业转变,推动我市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发展。”
着力实现农机装备发展的新突破。马爱国说,充分发挥农机补贴的导向作用,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市场引导等综合措施,积极引导大中小型机械合理增长,配套机械协调发展,新型高效、节能降耗机械优先推广,在总量增长中推进结构优化,在结构优化中实现总量增长,促进全市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相协调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新突破。马爱国说,要在巩固提高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的同时,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动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服务农业生产,积极引导和鼓励各县市区围绕发展重点先行先试,加快实现局部地区、优势作物、特色产业机械化的率先突破,形成重点突破、多点开花、辐射带动、整体提升的发展格局。
着力实现发展质量的新突破。马爱国说,按照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的理念,通过大力发展普及机械化节水、节肥、节药等新技术,推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科学配置机械资源,积极推行“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减少作业程序,发挥好机具的组合优势和效率。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农机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农机操作规程,努力推进农机使用和作业的精准化、标准化,不断提高农机作业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着力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突破。马爱国说,按照“稳定数量,区域平衡,提升质量,增加效益”的发展思路,强化合作组织内部管理,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整合优化资源,协调地区均衡发展,做到布局合理、规划科学,同时积极探索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拉长服务链条,不断开拓农机服务领域,并以土地流转为着力点,有序引导合作组织由跨区作业逐步转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升合作社的生存能力、生存潜力和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农机服务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
着力实现安全发展的新突破。马爱国说,把安全发展摆上与持续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贯穿于农机化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健全监督考核指标体系,明确工作责任,实施事故倒查和责任追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农机作业安全。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建设和农机“三率”进村入户集中整治活动,努力创新农机安全监管形式和机制,开创农机安全发展新局面。
“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使命光荣、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马爱国说,“全市农机系统广大干部工人将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弘扬优良作风,如履薄冰尽职责、心无旁骛抓落实、创先争优求绩效,努力开创我市农机工作新局面,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