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核心提示
目前,我市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6月8日,在全市上下凝神聚力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的新形势下,我市畜牧业发展又迎来了两件大喜事:河南省畜牧局与焦作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同建设全国优质畜产品基地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焦作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揭牌。
两大喜事临门,标志着我市畜牧业发展史册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也标志着我市畜牧业兽医执法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此举必将为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设全国优质安全畜产品基地注入强劲动力,也必将对我市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跨越,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产生深远影响。
6月,收获的时节。
昨天,记者就《框架协议》的签订和我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揭牌等问题采访了市畜牧局局长傅秋生。
记者:签订《框架协议》有何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建设内容是什么?如何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有何保障措施?
傅秋生:在全市人民奋力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今天,河南省畜牧局与焦作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同建设全国优质畜产品基地框架协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市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框架协议》的签订,有利于我们树立现代发展理念,强化科技支撑,健全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一体化经营水平,加快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市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更有利于推动我市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跨越,助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
《框架协议》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装备畜牧业,坚持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产业融合、高效安全的发展方向,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集群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畜牧产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大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推动焦作市向畜牧强市跨越。到2015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在30万吨、32万吨、40万吨以上,畜牧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2∶1,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45%以上。
双方建设的主要内容共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壮大发展规模。一是推进标准化规模饲养。全市每年创建畜禽标准化规模饲养场50个。二是实施奶业跨越式工程。到2015年全市新增奶牛规模场80个,奶牛规模场总数达到140个,全部实现规模化饲养,良种奶牛存栏在10万头以上,奶牛单产水平提升到7000公斤,建成全省奶业示范市。三是发展畜牧产业集群。按照“两带一区”(即北部山区肉羊、黑山羊产业带;南部滩区奶牛、肉牛产业带;中间平原生猪、家禽产业区)的发展布局,大力发展畜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壮大产业集群龙头、畜产品生产基地、名优品牌创建等,带动全市畜牧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全市建设发展畜牧产业集群12个(乳业产业集群2个,牛肉产业集群2个,猪肉产业集群2个,禽肉产业集群4个,其他产业集群2个),新增规模饲养场区300个,发展30个超亿元的企业,形成年加工乳制品60万吨、肉制品60万吨的能力,辐射带动农民致富,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整个畜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00亿元。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市形成生猪、奶牛、肉牛、家禽、肉羊五大现代畜牧产业优势区。
第二、提升发展水平。一是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到2015年, 生猪出栏率提升到150%,肉牛胴体重提高到180公斤,奶牛单产水平在7000公斤以上;生猪、肉牛、奶牛、蛋鸡良种普及率分别在95%、90%、98%、95%以上,肉鸡全部实现良种化。二是提升畜牧产业化水平。到2015年,全市大中型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0家,实现产值160亿元,全面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优质安全畜产品基地。三是提升畜产品安全水平。饲养环节瘦肉精等禁用物质监测合格率100%、生鲜乳中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100%、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额以内,配合饲料监测合格率95%以上,兽药经营、使用全面规范。加快博爱县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示范县建设和无公害产品认证步伐,不断扩大无公害畜产品在畜产品中的比重。四是提升畜牧业环保水平。鼓励饲养场加大场区环境治理,大力推广应用沼气发酵技术、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发展沼气建设示范场户100个,建设生物有机肥加工厂5个。加大畜禽排泄物处理力度,实现畜牧业洁净化生产。
《框架协议》还要求健全四大体系:一是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坚持引种、保种、利用相结合,加快“育、繁、推、改”步伐,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生产配套、保障有力的良种繁育体系。主要包括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加强地方品种保护、健全良种推广机构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等。二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持体系。加快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冷链体系、预警体系、应急体系、追溯体系、执法体系、信息体系、责任体系等“九大体系”。三是畜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四是服务支撑体系。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组织,到2015年,全市畜牧合作组织突破1000个。抓好饲料饲草供应体系建设,2015年,在黄河滩区建设5万亩优质苜蓿种植基地。大力开展全株玉米青贮工作,2015年,全市年全株玉米青贮量达50万吨。
保障措施包括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实行分工协作、坚持定期会商和完善投入机制等。河南省畜牧局加大对焦作畜牧业建设项目及资金的支持力度,5年投资总规模力争达到4亿元,用于畜牧业发展的担保贷款总规模力争突破4亿元。焦作市本级财政不低于其一般预算支出的1%,县级不低于1%。
记者:我市成立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有何意义?目前,我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体系建设进展如何?
傅秋生:全面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大中型规模饲养场、饲养小区等集约化饲养模式快速发展,动物疫病防控的压力愈来愈大。同时,随着引种、动物调运、交易流通的日益频繁,增加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全面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近年来,先后发生的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使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全面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对实施全程监管,建立可追溯监管体系意义重大。全面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是整合资源切实履行部门职责的需要,按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全面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既是本行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畜牧业发展对畜牧兽医执法工作的客观要求。
我市作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面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标志着向依法治牧、依法治疫迈出了坚实一步。
焦作市委、市政府对畜牧兽医执法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路国贤,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副书记王明德等领导多次听取有关汇报,并对构建全市畜牧兽医执法体系的机构、编制、经费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建军,市领导牛越丽也多次督促、协调机构编制事宜。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焦作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加挂焦作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高配为副县级,编制由原来的14名增加至50名。全市11个县市区也均成立了畜牧兽医执法大队,每个县市编制30名,每个区编制10名;在79个涉农乡镇(办事处)设置了72个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畜牧兽医执法中队),编制共414名,每个分所5~8名不等,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涉农乡镇和办事处。如今,县级畜牧兽医执法大队人员已全部到位,各项执法工作已正常开展。各县市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人员招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力争6月底前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执法体系建设。
记者:《框架协议》的签订,执法支队成立的揭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市将如何加快提升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推动我市向畜牧强市跨越?
傅秋生:关键在做、关键在干、关键在效。我们要以这次《框架协议》签订和执法支队成立为契机,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畜牧产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大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为打造畜牧强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