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谢谢党和政府的关爱和照顾,让我们孤寡老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6月9日,家住解放区民生街道民生街社区的孤寡老人李凤英拿着社区工作人员送给她的米和油时激动地说。今年前4个月,该区652户南水北调困难征迁户、1350户失地农民困难户、711户棚户区改造困难户、1500余户低保家庭及低保边缘家庭分别享受到了城市低保、临时生活救助等救助项目,救助总金额达248万元。这是解放区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主线,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缩影。
在今年开展的党员干部“走基层访民情”活动中,该区党员干部目前已建立长期联系户6000户,为走访群众解决难题8000余个、办理实事2000件,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回访解释。近日,参加河南省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培训班的220名学员在解放区进行工作观摩后,对该区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为民服务方面的做法给予了赞誉。
去年以来,该区通过搭建创先争优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确保活动不断线、效果上台阶。该区结合城区特点,拓宽延伸“三级联创”目标体系,专门建立了“一例三挂”工作制度,要求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党建工作例会,区委常委与街道挂钩,区直部门与社区挂钩,并选派100名优秀科级后备干部到社区进行挂职锻炼,坚持实行督察制度化,采取半年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鞭策后进,培育典型,创新性地将“五好”党员模范户、“五星级”党员和“五好”共驻共建单位等荣誉称号纳入七一表彰名单中。
该区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坚持以“三服务、三凝聚”为主要载体,大力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开创了党建工作的新局面。该区完善党组织服务驻区单位机制,增强驻区单位凝聚力,依托街道党工委,成立了9个街道党建联席会,依托社区党总支(支部),成立34个社区党建联谊会,做到目标联订、机制联建、活动联搞,形成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为依托的属地化党建工作平台,形成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难事共办”的工作格局。
该区结合区情实际,积极开展走基层访民情活动,组织1755名党员干部深入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和服务对象中,走访8154人次,发放党员连心卡1220份,提供上门服务510人次。该区拓宽社会服务领域,探索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充分运用发挥好党员阳光互助会的作用,目前已救助会员56名,救助金额34600元。该区坚持把民生利益摆在南水北调征迁工程和棚户区拆迁安置等中心工作中的首位,先后组建120支征迁小组深入一线,发放宣传页3万张,解决征迁群众就业542人,发放慰问品5000件、慰问金20万元,使城区建设和居民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建设富裕解放、活力解放、畅通解放、和谐解放,奋力走在全省城区前列坚定坚实的基础。 (李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