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正值人流高峰期,一辆公交车停靠在站牌,从车上下来十几名乘客,习惯性走下马路道牙,然后瞅准时机,径直冲到马路对面,过往车辆纷纷避让。而距离这些人十几米外就是一座过街天桥,桥上却空空荡荡,很少有人。这一幕是记者6月10中午在和平街与民主路交叉口所见到的情景。
过街天桥,这个原本为行人提供便捷和安全的公共设施,却经常被市民所遗忘,处境尴尬。原因到底出在哪?
过街天桥 形同虚设
本就不是太宽阔的和平街和民主路,平时人流量和车流量就很大,若是到了节假日更是拥堵不堪。6月10日11时30分,正值高峰期,路面上的车辆已经饱和,各种机动车辆基本都是按规定行车。但记者发现,很多乘客在下了公交车后选择在马路中穿行。还有一些逛街的市民为图方便,也是无所顾忌地横穿马路。过往司机经常被弄得措手不及,这让本来就饱和的路面更加拥堵。“光民主路就有数十条公交线路,周末逛街的人多,路上车又多,我最怕的就是行人横穿马路。”公交车司机马艳梅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距离车站仅十几米的地方,就是一座崭新的过街天桥,但上桥的人屈指可数。记者粗略统计,两分钟之内,走人行横道和横穿马路的有近百人,而走天桥的只有几个人。崭新的过街天桥几乎成了摆设。
走天桥嫌麻烦是主因
“我就到对面,过个马路也就十几米,但是绕天桥却要走那么远,太不方便。”
“太麻烦了,天这么热,天桥那么高,爬上爬下的太耽误事。”
“几十秒就能走过的路,非要花几分钟,这事我不干。”
这是记者在街头采访横穿马路的市民所说的话。
在此负责执勤的交警告诉记者,这里地处商业核心地段,加之旁边还有医院,因此车流量、人流量很大,一些市民为了图方便而选择走人行道或横穿马路,这样做很不安全。记者随即采访了10位没有走天桥的市民,他们的回答几乎全都一样:“走天桥,太麻烦。”
记者沿天桥行走一圈发现,不论东西南北,只要从铁栅栏处上天桥,径直走到对面下天桥,用时大概需要两分钟左右,而直接穿行马路则只需要几十秒,并且天桥上面没有任何遮阳物。
齐抓共管 提高素质才是真
设立天桥,目的是缓解交通压力,方便过街市民,确保道路安全。但天桥遭遇尴尬,还应从根本上找出问题。河南理工大学人文政法学院教授张付领说,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每个市民都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修建方便市民通行的天桥等公共设施时,应更注重人性化。譬如在天桥上方搭建遮阳物,在两侧展出一些赏心悦目的图画之类。这从侧面也说明了相关部门对群众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做得还不够,在这一点,交警等相关部门应该综合治理、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