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焦作青年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
团建工作研讨会
在我市举行
各国高考防作弊盘点
团市委促成校企合作 帮助青年就业创业
一周青年汇
您注意到孩子喝多少水了吗
图片新闻
别误读《舌尖上的中国》
六月收获喜悦
六月收获喜悦
六月收获喜悦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误读《舌尖上的中国》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想抓住你的心,必先拴住你的胃。《舌尖上的中国》让人欲罢不能,看得直流口水!”一位网友的微博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连日来,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深夜搅动荧屏,风头盖过所有热播后宫剧、家庭剧,随着重播的无缝跟进,这场“夜宴”绵延半个月热度不减。

  播出效果这么火,《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却坦言“挺不适应”,“好多人理解的,跟我们原来想表达的,不是很吻合”。在陈晓卿看来,《舌尖上的中国》远不止是一部“吃货圣经”,而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也不应该只是“吃货”的狂欢。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部片子获得观众的热捧?《舌尖上的中国》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文化界、传媒界、美食界的专家和观众代表各抒己见,对该片创造传播奇迹的因素进行了深度剖析及解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注意到,《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不过,拍摄《舌尖上的中国》,陈晓卿的本意并不是想用高清的画面迅速激活大家的味蕾,号召大家冲进饭店餐馆大吃一场。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舌尖”被误读了,尽管该片收视率较以往同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超出30%,第四集达到了0.55%,这个水平已经和BBC的纪录片差不多了,但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看懂了“舌尖”,而不是凑热闹般地争相加入“吃货大军”,陈晓卿心里却不太有底。

  在陈晓卿看来,《舌尖上的中国》最大的魅力是让世界通过美食了解中国,因此,每一集的主角并非食物,而是人。“人如其食,食物总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纪录片里那些生动鲜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陈晓卿说。食材无上下之分,讴歌劳动者,敬畏自然,感恩生活,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传达出的一种对待食物的原始态度。

  近年来,中国人的食文化不断追逐天价效应,推杯换盏、满桌狼藉的饕餮场面每天都在身边上演,可我们在《舌尖上的中国》里看到了久违的人们对大自然馈赠的珍惜。《舌尖上的中国》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大家,尊重食物也是尊重人类的未来。

  小 青 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