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公共资源交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运行
发刊词
沁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博爱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武陟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修武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焦作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打造焦作市最具活力和特色的乡域经济板块
部分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12年度工作巡礼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6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爱县金城乡:
打造焦作市最具活力和特色的乡域经济板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6月4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左二)专程到金城乡西马营村调研夏粮生产,博爱县委书记葛探宇(左一)、金城乡党委书记娄紫娟(右一)陪同。统  计 摄
  金城乡党委书记娄紫娟(左二)、乡长刘阳(左三)在辖区企业调研。程 全 摄
  朝气蓬勃的领导班子。        程 全 摄
  市百名记者走基层聚焦金城农机合作社。(本报资料照片)
  桃园游人如织。      程 全 摄
 
   

  近年来,博爱县金城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实施“富裕金城、特色金城、平安金城、文明金城、和谐金城”五项工程的总体思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11年,全乡完成财政收入286万元,同比增长12%;全乡生产总值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61元,同比增长10%。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该乡坚持项目带动,项目规模逐年扩大,质量逐年提高,5年累计实施项目32个,总投资达6亿元。东晟粉末、胜大饲料、红霞洗化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南水北调、长济、焦温高速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2011年在县产业集聚区成功引进投资2.4亿元的矿山机械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额2亿元,上缴税金800万元。积极 “走出去、引进来”以商招商、以情引商,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招商引资活动,共引进绿源纯净水、天玉粮食储备、飞鹰电器等10余家公司、企业。

  现代农业成效显著。粮食连续5年高产丰收,2011年总产达5.8万吨。流转土地6000余亩,新建大拱棚500座,新增蔬菜标准化种植面积1.5 万亩,初步形成了花卉、药材、生姜、山药为主的特色种植基地。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家、市级6家。完成了8个农产品商标注册,2个绿色食品认证,新建、改建100 个标准化养殖场。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效节水灌溉、田间工程等7项重点项目,累计新增机电井550眼,修复机电井75眼。完成了运粮河、青年路两侧排涝河疏浚近50公里,极大地改善了田间除涝能力。完成西良仕、东金城、南里等9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完成平原植树68万株,林权改革基本完成。

  乡村建设着力推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交通路网不断完善。新建、改造干线公路19公里、农村道路36公里,在全县率先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目标。强力整治环境卫生,乡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创建1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乡镇和国家、省、市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力度,先后成功创建2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个市级生态文明村。同时,涌现出一大批生态示范户、绿色学校、绿色村街、绿色饭店。

  民生事业不断改善。全面完成了省、市、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目标任务,2009、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新建、改建两所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到70%;5年来先后救助困难学生20余人,发放救助资金2万余元;对困难群体进行医疗救助200余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5万余元;为200余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创建了省级乡镇文化大院,5年教育投入200余万元,改建、扩建了金城乡中心校、张茹集中学、张武村小学,全面完成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群众参保率在99%以上。 今后5年,是该乡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该乡将以中原经济区建设、焦作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和博爱县争创“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为契机,全力打造焦作市最具活力和特色的乡域经济板块,在转型升级“三化”协调发展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使新的5年成为发展速度较快,城乡面貌改善明显、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5年。

  今后5年该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乡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全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初步实施,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生态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水平位居全县前列,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