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如果将入驻武陟县产业集聚区的江河纸业、瑞丰纸业、天津药业、辅仁药业、大指造纸装备等知名大企业比做红花,那么容熙食品、盛彩数控等32个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就如同绿叶,共同阐释着集聚发展的魅力。
6月6日,记者走进武陟县产业集聚区时发现,该集聚区推出的标准厂房不仅成为众多中小企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的“孵化器”,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为破解项目用地瓶颈,武陟县在产业集聚区规划之初,就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提升单位面积产业承载密度。”武陟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杜国定描述的标准厂房建设初衷,如今已变成了现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截至目前,该县规划建设的500亩标准厂房区已开发建设300亩,共建成多层标准厂房36栋26万平方米,节约用地1600多亩。为此,该县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国集约节约用地示范县。
说起标准厂房,不得不说说武陟县在全省110个县市中的创新之举!
为推进集聚区核心区建设,武陟县按照三个鼓励(鼓励社会融资建设、鼓励现有企业扩大规模入驻、鼓励招商引资项目入驻)、三个不准(不准摊派、不准集资、不准形成新的债务)的指导思想,将乡镇的工作重点放到标准厂房的建设上。詹店镇、三阳乡、大虹桥乡、宁郭镇等6个乡镇均是带着签约项目施工建设标准厂房。其中,詹店镇引进的安氏裤业项目总投资2000多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依托标准厂房,该县紧盯郑州、广东等重点区域,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招商活动,先后吸引了宁波凯元电器、大正新能源等项目入驻。”杜国定说,为确保投资强度,集聚区规定入驻标准厂房的项目单层投资不得低于200万元,两层投资不得低于300万元,整栋投资不得低于600万元。
效果咋样?在武陟县产业集聚区,标准厂房为中小企业的研发、中试生产、孵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截至目前,该县产业集聚区标准厂房区在孵企业20家,在孵产品26个,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成果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正在建设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