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焦作新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联办
◆项目建设进行时
新区多个项目入选
争取国家支持项目名录
新区工业经济逆势增长
新区未雨绸缪防大汛
中国兵装产业园完成地质勘探
新区开展
“我为项目(企业)办实事”活动
文苑街道:项目服务这样做
简明新闻
文昌街道:探索“三化”协调发展路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牛人”吴银堂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付凯明

  在迈科冶金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位员工,入企8年来,几乎年年都被公司评为先进标兵、技术能手、劳动模范,被员工们称为“牛人”。他就是现年55岁、该公司成装车间班长吴银堂。

  吴银堂怎么牛?牛在哪?记者近日走进迈科冶金公司,和吴师傅近距离接触了一把。

  6月9日11时,摄氏36度高温。记者在公司负责人的陪同下,在成装车间见到了正在工作的吴银堂。

  “慢点,别慌,左边落一下。好,基本可以,右边捎上抬两指,保持平衡。”记者看到,吴银堂正在领着同事们吊装一台几吨重的矿山机械用齿栓。汗水打湿了工作服,可他却顾不得擦拭,目不转睛地盯着起重机,生怕有一点闪失。

  “看似普通的吊装其实要求很高,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是稍有磕碰,撞到齿轮的话这台机械就废了,我们的心血也将付之东流,公司就会蒙受损失。”这是吴银堂给记者说的第一句话。虽说是简短的话语,记者却着实感受到吴师傅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吴银堂已是干了40年的老钳工,早就达到了八级水平。经他手焊接出来的物件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吴师傅告诉记者,光他带出来的徒弟就过百了。

  “吴师傅,大家都说您是公司里的‘牛人’,说您的手艺精湛,能否让我们见识一下?”记者问道。

  “哈哈,哪有啊!只是干得多了,熟练而已,出于责任心干好活就是了,哪有什么牛不牛的。”吴师傅谦虚地回答。

  在记者的要求下,吴师傅带记者参观了他们班组刚刚焊装试车的环形冷却机。记者这才真切地感受到吴师傅到底牛在哪。这台环形冷却机直径38米,带塔吊共高20米,乍一看像一辆小火车。吴师傅告诉记者,这台重达360吨的设备是准备远销新疆某钢铁厂用于冷却钢铁加工料用的,现在正在调试阶段。那么,这个庞然大物是怎么铸成,又有何过人之处呢?

  原来,这台机器是吴师傅带领他的徒弟近20人,历时4个月,消耗钢材近400吨才造出的庞然大物。整个环冷机共有6000多个小孔,其中还有900多个铰孔,想在这坚硬无比的钢铁上打出这么多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当记者听到吴师傅的介绍后,有点瞠目结舌。

  “这每个孔的精确度正负不能超过3丝米,3丝米是个什么概念呢?我给你做个比较你就清楚了,我们人的头发粗细一般是5~6丝米一根。而且,这几千个钻孔我们是完全借助摇臂钻,凭借着转速、手劲、角度、手感和经验去打的,一旦差之毫厘,就会对整个机器产生影响,带来安全隐患。不仅如此,我们对水平度要求也是非常严格,整个30多米的原车水平差不能超过5毫米,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值就会导致机器不能正常运转,损坏设备。你看这上面用粉笔标注的数据,都是我们昨天刚测的水平度。”吴师傅耐心地向记者讲解。

  据介绍,经吴银堂手出厂的12台环冷机从来没有一台出现过事故,也没有一台因为质量技术问题要求退换。而且,他所带的徒弟,每年都在公司举办的技术比赛中取得佳绩。

  采访完憨厚老实的吴银堂,记者这才明白他“牛”在哪。

  ●开栏的话

  为迎七一,从今日起本报特开辟《为新区争光 为党旗添彩》栏目,全面宣传新区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组织,为加快新区发展、弘扬正气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欢迎赐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