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再忍忍,做手术哪有不痛的。”
“坚持几天就不痛了,手术后都是这样。”
“忍耐一下,到晚上快睡觉的时候,我给你用点药,让你睡个安稳觉。”
……
当自己或亲人因病手术后,如果能听到医生这样的安慰,心中总会充满着感激。但是,大家是否想到:“难道手术治疗就不能没有疼痛吗?”
现在,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的医护人员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疼痛并非无法避免,通过一定的治疗手段,病人完全可以在无痛或微痛状态下,度过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康复的全过程。
走出疼痛认识的误区
千百年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一直存在误区,认为疼痛是疾病的一种自然过程,要么,能忍就忍,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强忍剧痛;要么,在忍受不了的时候,则借助药物进行镇痛……但是,随着医疗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界已经将疼痛作为继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严重时,会造成患者胃肠功能紊乱、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失眠、焦虑、内分泌紊乱等症状,从而导致患者身体机能、免疫力下降。
“过去,因病人过度疼痛,而谩骂、殴打医护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还有因疼痛导致病人突然心跳过速,导致晕厥的现象发生。最严重的,曾有一位病人因担心疼痛,而逃离医院拒绝手术。”提起疼痛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以及给医护人员带来的治疗和护理难题,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护士长李俊荣感慨万千。
“无痛治疗需要一套全新的医护管理模式,这对医院或科室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是再难也需要有人走出第一步,而这也是我们作为疼痛评估中级别最高的骨科,率先尝试无痛病房建设的目的所在。”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主任、主任医师孙晓林坚定地说。
开创无痛手术先河
无痛手术是无痛病房建立的关键。为了让患者舒适地度过整个手术阶段,孙晓林带领科室成员成立了“全程无痛手术小组”,联合医院麻醉科专家张占军、王延波,借鉴国内外无痛手术的先进经验,改变过去术后止痛的传统观念,针对患者不同的年龄、体质及健康状况,制订出个性化的镇痛治疗方案。其中,术前,对患者进行口服药物超前镇痛;术中,使用“鸡尾酒”式多种药物混合进行切口周围注射;术后,借助镇痛泵和肌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多模式镇痛。
在使用药物镇痛的同时,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医护人员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积极运用独特的“微创小切口”手术模式,使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手术出血少、切口愈合快、外形美观、疤痕小等优点,更好地推进了无痛手术理念的贯彻。
提起无痛手术的感受,前年和今年先后在骨科二区做过两次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李老太激动地说:“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头一次做完手术,我稍微一动,就能疼得晕过去,这一次可是一点感觉也没有,能吃能喝,啥也不耽误。”
建立无痛管理模式
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无痛病房的建立是一套全新的医护管理模式,指导理念是全程无痛、超前止痛和安全止痛,核心内容是采用不同的止痛方案进行多模式、多药物、多途径镇痛,综合麻醉科、疼痛科和骨科的相关治疗手段,提前对病人采取镇痛措施。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疼痛知识的健康教育,主动参与疼痛评估与处理,指导患者记录每天的疼痛感受,由护士收集后记录绘制疼痛程度变化的曲线,并由医生进行监督,为疼痛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以指导临床止痛药物的使用。
在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护士王晶晶指着病房的疼痛脸谱评价表说:“病人入院后,我们会给他一个详细的评估,分别用脸谱评分、视觉模拟、数字分级等方法标出疼痛的级别。然后,护士会根据患者的感觉对其疼痛评分,最后进行综合评估,之后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量身为患者制订相应的个体化疼痛治疗方案。”
据统计,无痛病房在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实施以来,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基本感觉无痛或微痛,即使因个体差异而出现较大的疼痛,也都得到了及时控制,这不仅加快了患者的身体康复,还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大为缩短,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为广大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人文关怀,是我们建立无痛病房的根本所在。”在前不久召开的有关无痛病房研讨会上,作为主讲嘉宾,孙晓林由衷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