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李 涛
焦作四中应届文化课考生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许衡中学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在全市中招考试中均居第一,焦作十五中包揽河南省中学生无线电测向比赛团体前三名……这是中站教育质量的骄傲。
在及时抢救煤气中毒学生的市劳动模范程海枝老师的队列中,相继出现了“知识树”李德恩老师,荣获2011年度“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称号的赵莉莉老师,赢得学生特殊婚礼的王颖老师……这是中站教师队伍的骄傲。
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中站区教育局在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学校建设、教育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综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格次,且总成绩位居五城区第一。这是中站教育系统的骄傲。
实现上述这些目标,仅用了3年时间。中站教育,缘何一次次实现“飞天梦想”?中站教育质量提升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带出了加速度?
践行“八种风气” 打造一流队伍
2009年以来,中站区教育局一班人深入开展“三个干什么”讨论实践活动,多次深入辖区各学校,在不同场合与学生及家长、教师促膝长谈,共同勾勒中站教育的发展蓝图。
“带一流队伍,树创新理念,强素质教育,让人民满意!”在连续几个月进行实地调研后,该局一班人自我加压,局党委书记、局长卢月英说,“只有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才不负学生及家长的期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局提出了“八种风气”建设,即讲政治,顾全大局,争当团体冠军;讲责任,满腔热情,投身教育事业;讲长远,不计前嫌,携手共筑明天;讲风格,宽容理解,克服狭隘思想;讲团结,互助互爱,营造和谐氛围;讲贡献,淡泊名利,追求高尚情操;讲党性,坚持原则,勇于开展批评。同时,为更好地弘扬高尚师德,提高育人水平,建设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该局在全区教育系统内深入开展弘扬“八种风气”活动,进一步强化榜样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树立中站教育新形象。
截至目前,中站区新增200名“教苑新星”、26名省级骨干教师、167名市级骨干教师、5名“焦作市百名名师”和1名“河南省百名名师”。
推行“盟校”模式
实现教育共赢
“中站教育是中站人民的希望,是多少平民家庭通向理想生活的阶梯。我们身居其位,就要对中站的未来负责。”中站区委书记郑连武说,“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0年8月,中站区教育局启动了义务教育区域均衡结盟工作,采取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结盟的办学模式,在师资、硬件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交流,实现捆绑式共同发展,开启促进均衡发展的新篇章。同时,该局自教育民生工程开工以来,与市教育局项目进行对接,绘制了《中站区中小学规划布局调整图》,拟订了《中站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根据学校实际,拓宽合作办学渠道,推广‘盟校’成果,实现教育共赢。”中站区委副书记、区长王付举说。
去年,中站区教育局完成18栋校舍、建筑面积35882平方米的加固任务和4栋教学楼、建筑面积8277平方米的新建任务,并全面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建成一所公办民营的惠民幼儿园。今年,该局继续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学校建设,为提升办学品位夯实基础。
激发教师潜能
提升教育质量
随着“八种风气”在中站教育系统的强劲刮起,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过硬的优秀教师队伍越来越壮大,程海枝、李德恩、赵莉莉、王颖……而在教育成绩方面,焦作四中、许衡中学、焦作十五中等都用骄人的成绩,向学生及家长对中站教育质量作了最好的诠释……
今年是中站区“教育质量提升年”,为了增强教师的危机感、紧迫感,激发教师的干事创业潜能,确保全区教育质量持续攀升,该局确立了提升教育质量、队伍素质、管理质量的三维目标,建立了“教育质量提升年”亮点工作台账,以定目标、定措施、定人员、定进度的“四定”方针,力促工作深入开展。目前,中站教育系统已形成初中数学的“三学四环”、初中语文的“四学六步”、“诱思探究”、“自学交流,当堂解惑”等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有了量的提升、质的飞跃。
中站区副区长石文明感慨万千地说:“中站人民能够感受到这几年是中站教育改革和全面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教育质量大幅提升的时期,更是中站教育在全市不断提高影响力的时期。”
如今,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又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站区教育局因为在人才队伍、教育资源方面引来加速度,一项项骄人的成绩成为中站人津津乐道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