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竞赛答题卡
学习贯彻《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 》知识竞赛试题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6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贯彻《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 》知识竞赛试题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竞赛参赛须知

  为庆祝建党91周年,进一步提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重大意义的认识,市委宣传部、焦作日报社决定在全市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中组织开展学习贯彻《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知识竞赛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1.知识竞赛试题范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和市委书记路国贤在全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2.知识竞赛题型全部为选择题,各单位也可到焦作网新闻中心网页http://www.jzrb.com/jzwjzxw下载竞赛试题,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并参赛答题。

  3.答题卡寄送地址:焦作市委宣传部党员教育科,邮编:454002,联系电话:3568191。竞赛答题卡上方务必写明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竞赛答题卡寄送截止时间为2012年7月20日(以寄出的当地邮戳为准)。

  4.本次知识竞赛个人奖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组织奖若干名。获奖名单将在《焦作日报》上公布。

  1.焦作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成效明显,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A、工业、农业、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

  B、城镇化发展较快

  C、工业基础好

  D、农业产量高

  2.加快经济转型是持续探索不以牺牲( )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迫切要求。

  A、农业和粮食

  B、发展速度

  C、生态和环境

  D、社会事业

  3.焦作市在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加快( )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起点上。

  A、工业旅游业发展

  B、文化旅游业发展

  C、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D、旅游业发展

  4.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对( )、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具有重要意义。

  A、明晰发展定位

  B、发挥比较优势

  C、示范带动全省经济转型

  D、推动焦作经济发展

  5.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有利于发挥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密集紧凑优势,在( )和增强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上率先突破,为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示范。

  A、小城镇发展带动

  B、中心城市带动

  C、城市组团发展

  D、核心城市带动

  6. 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有利于发挥工业、农业、文化旅游业基础较好优势,在( )率先突破,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示范。

  A、工业转型升级上

  B、产业转型升级上

  C、经济转型升级上

  D、服务业上档升级上

  7.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有利于利用资源枯竭型城市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在( )大胆探索,为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探索路子。

  A、破除体制制约

  B、破解瓶颈制约

  C、优化要素配置上

  D、优化资源配置上

  8.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区域合作,在产业、交通、生态、要素等融合发展上开拓创新,推动中原经济区形成( )的新格局。

  A、统筹发展

  B、地区合作

  C、地区联动发展

  D、区域联动发展

  9.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要以( ),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A、经济发展为主题

  B、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

  C、科学发展为主题

  D、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10.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着力在( )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带动,把焦作建设成为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更具辐射力、更具竞争力的新型城市。

  A、现代城镇体系建设

  B、产业转型升级

  C、区域协调互动

  D、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1.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富民惠民。

  A、创新发展

  B、统筹协调

  C、突出特色

  D、开放合作

  12.坚持富民惠民原则就是要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以人为本,加快经济转型,在经济转型中更加关注民生,在谋求物质财富增长过程中更加关注( ),提高人民群众幸福程度。

  A、精神享受

  B、精神追求

  C、能力提升

  D、素质提升

  13.到2015年,( )进一步优化,“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A、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要素结构

  B、经济结构、城乡结构、资源结构

  C、经济结构、城乡结构、要素结构

  D、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资源结构

  14.到2015年,二、三产业比重和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在( )。

  A、95%以上,70%以上

  B、90%以上,70%以上

  C、95%以上,75%以上

  D、90%以上,75%以上

  15.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A、65%

  B、60%

  C、70%

  D、55%

  16.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实现由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以( )转变,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

  A、创新引进并重

  B、三次产业协同带动

  C、消费投资协调拉动

  D、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17.到2020年,“三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形,( ),成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进市。

  A、经济更加繁荣

  B、人民更加富裕

  C、生态更加优良

  D、社会更加文明

  18.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重点任务是( )。

  A、加快城市发展转型,在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上率先突破

  B、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融合高端、集聚发展上率先突破

  C、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优质、高效、绿色发展上率先突破

  D、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在融合高端、创新发展上率先突破

  19.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过程中,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分别是( )。

  A、引领

  B、指导

  C、主导

  D、基础

  20.加快城市发展转型 ,提升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形成( )城乡架构,建设“大焦作”。

  A、核心城市─城市组团─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

  B、核心城市─城市组团─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

  C、大城市─城市组团─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

  D、核心城市─中等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

  21.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突出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理念,以建设组团式城市为突破口,加快传统工矿城市向( )的现代城市转变。

  A、绿色生态宜居

  B、文化品位高尚

  C、现代元素丰富

  D、公共服务体系健全

  22.建设复合型核心城市,要着力提升( )。

  A、经济发展能力

  B、产业集聚能力

  C、自主创新能力

  D、综合承载能力

  23.按照“建好一个产业集聚区、培育一个超百亿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个人口规模超30万城市”要求,构建( )组团发展格局。

  A、博爱、孟州、武陟、温县

  B、沁阳、修武、武陟、温县

  C、沁阳、孟州、武陟、温县

  D、山阳、解放、中站、马村

  24.围绕提升产业集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区域合作等服务功能,构建七贤、柏(山)月(山)、沁北、焦作东站、( )功能区,培育整体竞争优势,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组团发展格局。

  A、西虢

  B、招(贤)祥(云)

  C、三阳

  D、大(封)西(陶)北(郭)

  25.重点建设20个中心镇,使其率先成为农村区域经济社会中心和现代化特色城镇,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 )。

  A、重要支撑

  B、重要保障

  C、重要抓手

  D、重要节点

  26.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是( ),建设1个综合服务区,建立1个社区管理体系。

  A、不少于3个村

  B、社区人口不少于5000人

  C、至少节约300亩土地

  D、新建住宅6层以上

  27.到2015年和2020年焦作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完成( )。

  A、50个,100个

  B、60个,100个

  C、40个,80个

  D、50个,80个

  28.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要突出( )融合。

  A、工业化信息化

  B、制造业服务业

  C、新兴科技新兴产业

  D、文化与旅游及相关产业

  29.焦作市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快产业链条由单一线条向闭合循环转变,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聚集群转变,产品由初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终端消费产品转变,着力提高( )比重。

  A、高成长性产业

  B、先导产业

  C、文化旅游业

  D、装备制造业

  30.焦作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要坚持( ),突出整机制造,主动承接关联和配套产业转移,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A、龙头带动

  B、基地支撑

  C、高端突破

  D、专精特新

  31.发挥工程机械、造纸机械产业基础较好优势,做强工程机械和造纸机械板块,打造全国主要的工程机械、造纸机械产业集聚中心和( )中心。

  A、制造

  B、产品创新

  C、技术创新

  D、生产

  32.按照延长产业链条、资源循环利用的思路,以精深加工为方向,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大力改造提升( )等传统优势产业。

  A、煤、化工、食品

  B、铝、化工、食品

  C、铝、化工、汽车制造

  D、煤、盐、化工

  33.依托骨干企业,推进园区化发展,多元化发展下游加工业,加快推进( )和氟化工由原材料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A、煤盐化工

  B、煤化工

  C、盐化工

  D、铝工业

  34.按照创新引领、消化吸收、重点突破的思路,以终端应用为方向,大力培育( )等先导产业。

  A、生物

  B、节能环保

  C、新材料

  D、新能源

  35.坚持多元复合、联动共进,以( )为重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A、金融

  B、信息

  C、文化旅游

  D、现代物流业

  36.依托功夫文化、怀商文化、煤矿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快( )、圆融寺等文化旅游园区建设。

  A、云台山

  B、太极拳

  C、黄河(嘉应观)

  D、妙乐寺

  37.加快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步伐,开展太极拳段位授予工作,组建( )。

  A、太极中等专科学校

  B、太极职业技术学院

  C、太极文化学院

  D、世界武术学院

  38.积极推进《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立法进程,推动云台山文化旅游服务标准上升为( ),加快云台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步伐。

  A、行业标准

  B、世界标准

  C、省级标准

  D、国家标准

  39.积极创建省级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加快观光游向( )转变,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A、文化体验

  B、修学游

  C、休闲度假

  D、保健养生游

  40.打造青山相拥、绿水环绕、城景交融的( ),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A、山水园林城市

  B、生态宜居城市

  C、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D、多元化一体化国际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41.加快发展( )、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A、金融

  B、信息

  C、工业设计

  D、商务

  42.按照( )要求, 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A、四集一转、产城互动

  B、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C、规划先行、产业支撑

  D、集聚发展、科技创新

  43.壮大产业集聚区规模,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均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是( )。

  A、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B、沁北产业集聚区

  C、武陟产业集聚区

  D、孟州产业集聚区

  44.大力创建( )、产城联动发展、环境友好型、数字化、质量管理标准化等示范产业集聚区。

  A、创新型

  B、新型工业化

  C、对外开放

  D、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45.实施标准化引领工程,培育一批标准化企业,加强( )和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A、技术创新

  B、产品创新

  C、品牌创新

  D、管理创新

  46.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 )发展上率先突破。

  A、高产

  B、优质

  C、高效

  D、绿色

  47.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 )程度,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A、集约化

  B、标准化

  C、组织化

  D、产业化

  48.巩固提升粮食高产优势要以粮食优质高效为首要任务,强化( )和农民素质等支撑,以整建制县、整建制乡高产创建工作为重点,高标准建设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建成国家粮食优质高产区。

  A、基础设施

  B、机械设备

  C、服务体系

  D、科学技术

  49.发挥育种研发优势,组建现代大型种业集团,发展现代种业,建成全国( )基地和重要小麦良种集散基地。

  A、玉米育种创新

  B、小麦育种创新

  C、水稻育种创新

  D、玉米良种集散

  50.大力开发以怀山药为主的怀药产品,发展精深加工和连锁配送,建设中国( )基地。

  A、中草药种植

  B、怀药种植

  C、怀药保健品

  D、药材保健品

  51.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建成一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打造全国( )畜产品基地。

  A、优质绿色

  B、优质安全

  C、绿色安全

  D、优质

  52.到2015年,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率达到50%,新增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和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分别是( )。

  A、15个,60个

  B、10个,60个

  C、10个,50个

  D、15个,50个

  53.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 )、动物防疫、良种繁育、农业保险、信息服务、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等体系,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A、农技推广服务

  B、农资流通

  C、农机服务

  D、农产品交易

  5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转型基础能力支撑,就是要构建( )网络。

  A、现代综合交通

  B、能源

  C、水利

  D、信息

  55.加快交通建设,构建核心城市连接组团、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和( )的大交通网络。

  A、产业集聚区

  B、县城

  C、农村

  D、文化旅游区

  56.建设轨道交通、文化旅游交通大环线、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焦作异地候机楼、焦作直升机场等项目,形成( )立体化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A、水路

  B、铁路

  C、公路

  D、航空

  57.完善水权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创建( )城市。

  A、节约型

  B、环保型

  C、生态型

  D、节水型

  58.构建信息网络要着力打造( )。

  A、数字焦作

  B、智慧焦作

  C、无线城市

  D、智能焦作

  59.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撑,就是要( )。

  A、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B、加强污染防控

  C、发展壮大循环经济

  D、构建良好生态网络

  60.加强污染防控,优化配置环境容量资源,创建( )试点城市。

  A、环境友好型

  B、国家环境容量研究及应用

  C、资源节约型

  D、绿色环保型

  61.率先实现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 )全部建有污水处理厂。

  A、县市

  B、乡镇

  C、中心镇

  D、县区

  62.以煤炭深加工和绿色化利用为核心,构建( )等循环产业链,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A、煤-电-建材

  B、煤-电

  C、煤-电-铝

  D、煤-盐化工

  63.以孟州、博爱、武陟等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培育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再制造企业,打造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创建( )示范基地。

  A、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B、再制造

  C、城市矿产

  D、再利用

  64.推动林业生态向纵深发展,构建“一区”、“两带”、“三网”生态构架中的“一区”是指( )。

  A、南太行山地生态区

  B、云台山风景区

  C、神农山风景区

  D、太行山生态区

  65.推动林业生态向纵深发展,构建“一区”、“两带”、“三网”生态构架中的“两带”是指( )。

  A、沿黄生态涵养带

  B、大沙河生态涵养带

  C、群英河景观带

  D、南水北调中线景观带

  66.推动林业生态向纵深发展,构建“一区”、“两带”、“三网”生态构架中的“三网”是指( )。

  A、道路林网

  B、河渠林网

  C、乡间林网

  D、农田林网

  67.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增强经济转型智力支撑,就是要( )。

  A、着力培育经济转型人才

  B、积极引进经济转型人才

  C、加大人才培育投入力度

  D、创新人才体制机制

  68.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设( )基地。

  A、人才培训

  B、国家职业教育

  C、劳动力技能培训

  D、全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示范

  69.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经济转型动力支撑,就是要( )。

  A、推进土地管理体制创新

  B、推进财政体制创新

  C、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

  D、推进其他领域改革

  70.按照( )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建设。

  A、依法

  B、自愿

  C、有偿

  D、公开

  71.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点,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培育( )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

  A、农村银行

  B、村镇银行

  C、农村资金信用社

  D、农村资金互助社

  72.建立社会与个人征信体系、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整合( )等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

  A、金融

  B、工商

  C、税务

  D、环保

  73.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探索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创建( )示范市。

  A、可持续发展

  B、生态环境恢复

  C、老工业基地转型

  D、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7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吸引国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民营医院发展,创建全国( )试点市。

  A、县域医药改革

  B、县域医药卫生综合改革

  C、公立医院改革

  D、民营医院改革

  75.发挥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优势,重点承接发展( )产业。

  A、高端制造业

  B、战略性新兴产业

  C、现代服务业

  D、各具特色、吸纳就业能力强

  76.深化区域合作,应发挥( )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A、支撑核心区

  B、联动豫西北

  C、辐射晋东南

  D、对接晋东南

  77.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创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 )综合改革试点市。

  A、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B、河南省教育均衡发展

  C、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

  D、河南省义务教育发展

  78.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 ),平原地区全部用上自来水,彻底解决山区丘陵区吃水难问题。

  A、2015年

  B、2013年

  C、2014年

  D、2016年

  79.推进社会管理科学化,应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打造( )示范市。

  A、河南省社区建设

  B、优秀社区建设

  C、全国社区建设

  D、和谐社区建设

  80.推动焦作市经济转型取得实效,应做好( )等工作。

  A、加强组织领导

  B、突出项目带动

  C、严格督导考核

  D、优化发展环境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