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路线:高速焦作站下→丰收路东行→山阳路北行→林邓线西行(1000米)→净影风景区方向 咨询电话:(0391)7800011 15838930072 13598532594
荆浩,北方山水画的开山鼻祖,字浩然,河內沁水(今济源市)人。唐末五代时著名画家。荆浩工诗文,通经史。因唐末五代时中原一带战乱频繁,政局动荡,他遂绝意仕进,隐居于此。
一日,荆浩在净影寺西之神钲山遇仙得到点化,从而作山水画理论《笔法记》。
荆浩遇仙的故事或许是一个托附,但净影的山水风貌,是荆浩山水画风格形成的真正自然之师。他所遗存的《匡庐图》里边的山石树木、高崖飞瀑,正是净影峡、龙门瀑以及各个山峦的真实写照。荆浩的施法自然精神造就了他开门立派的历史成就,故其被尊称为北方山水画的开山鼻祖。
净影山水的钟灵毓秀,自古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五代时期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唐著名文学家祖咏、韩愈,宋时山水画家李唐、李成、萧照,金元时文学家赵秉文、元好问、李俊民,明时孟春、周盘、董其昌等都曾在此览胜创作,并留下了不朽佳作。如韩愈的“千峰万壑不可数,异草幽花几曾见”;元好问的“绝壁三面开,仰看劳引脰。两山老突兀,屹立柱园覆”。这些珠玑秀章都是对净影山水的写照,为景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目前,净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加强净影历史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在净影寺收藏古代精品佛教壁画和造像,增加目前中国最大一组纯玉石雕刻的二十四孝图,建设雕琢大型观音五十三现等造像、五百罗汉长廊等大佛岩石刻群,为净影寺的佛教文化和历史传承打造出新的途径和景观亮点。
在焦作市北部的太行山中,有一片静谧神圣的谷地——净影峡谷。千古名刹净影寺就坐落在桃源仙谷的蟠龙山下。
踏足净影峡谷,山水奇特,钟灵毓秀,清溪流泉间隐现仙风佛影,这里是休闲旅游的胜地,也是文化寻踪的绝妙去处。
净影寺——
历史上重要的净土祖庭之一
净影寺被奉为弥勒道场净土宗祖庭之一。说起净影寺就不得不说净影寺的慧远大师。慧远(523~592),俗姓李,泽州霍秀人,祖籍甘肃敦煌,是南北朝至隋代早期在净影寺修行的高僧。佛教界为了区别他与另一位佛教高僧东林寺的慧远,习惯称他为净影寺慧远。佛教界将他与天台宗开山祖师智颐和三论宗者吉藏全合称为隋代三大师,后人将他和东林寺慧远并称为佛门二远。
净影寺慧远世称疏王、释义高祖,有“齐隋泰斗”之称,是中国佛教界的集大成者。慧远大师主修弥勒净土,其往生的便是弥勒佛所在的兜率陀天。慧远大师有“护法菩萨”之称,亦被尊为第二百二十尊护妙法尊者,是佛教界由修行者上升为神的著名高僧。
慧远一生著书颇丰,著有《大乘义章》、《十地经论义记》、《胜曼经义记》、《无量寿经义疏》、《维摩经义记》等,共20部100余卷,其中《大乘义章》被称为佛教的百科全书。
北宋年间,净影寺和尚休闲时仿照猿猴动作练功健体,渐纳天地灵气,经世代演练,依托“太祖长拳”逐步创立了猿拳。
明代中叶拳术名家董成来此与净影寺僧交流拳术,将此拳进行系统整理,正式称为猿仙通背拳,逐渐成为晋豫两地颇有影响力的拳种。董成晚年又将此拳传于晋东泽州府许圪套村许秀文、许秀武兄弟二人,而后许氏后人携家小迁居河南焦作高爻河村。高爻河乃宋瓷发祥地之一,猿拳便在此发扬光大,生根繁衍,由许门世袭相传。
清咸丰年间,许门三世传人许万怀传外甥(距净影寺不远的双庙村人)郭再汾,郭再汾武功超群,又得遇少林寺和尚交往,融少林拳精华于猿拳之中,如虎添翼,进京殿试中“武举”,皇封“武德骑尉”官职,并得皇赐御书“雄风柳絮”金匾,褒扬猿拳。从此,猿仙通背拳声名远扬。
现在净影寺已成为全国猿仙通背拳传承者寻源追宗的圣地。
陈永佳 陈雪娇
北派山水画形成之所——
北派山水画鼻祖荆浩隐居写生之地
净影寺是古老拳种——
猿仙通背拳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