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麻 酩
随着中考的临近,不少考生开始明显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父母的叮嘱,老师的教诲,同学的竞争等,他们中或多或少地开始出现失眠、焦躁等症状。
6月15日上午,记者在市人民中学的毕业班看到,考生们都在埋头苦读,紧张地复习着。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其中大多数考生表示,考试时间越近,压力就越大,伴随着出现了一些焦虑和烦躁等症状。
“父母对我的期望特别大,他们认为我能考上最好的高中。我怕考不好,所以最近晚上总是半夜就醒了,想起来看书,可是又怕白天犯困,只能勉强在床上躺着。”考生小王告诉记者,他现在很烦恼,晚上睡不好,白天复习的效果也差。
“考前焦虑症在考生中很常见,学生和家长要正确认识,科学地对待。”心理专家王国防教授告诉记者,患有考前焦虑症的,大多是成绩处于中上游的学生,而这些考生出现考前焦虑症与家长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往往是考生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此外,现在极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划分好差班,不断进行各种各样的模拟考试等,也都使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从而产生焦虑感。
为此,王国防提醒广大家长,自己首先应该放平心态,同时应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与孩子沟通,分散孩子们的焦虑,尽量多鼓励孩子,告诉孩子考试只要尽力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