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温棚种植的苦瓜一天能产100多公斤,每斤能卖到1.5元左右。”日前,在北郭乡西余会村燕翔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田喜旺高兴地告诉笔者。
“这个大棚占地4亩,其中生产面积1.8亩,坑深1米、棚高4米,完全是寿光标准,就连苦瓜种子也是从山东寿光引进的‘美国绿冠’”。
“咋有引进寿光蔬菜这个念头呢?”当笔者问起田喜旺时,他说:“2010年11月份,村里组织群众到山东省寿光市参观考察,看到成熟的‘寿光模式’为当地群众挣得盆满钵满,我们眼热得不行,回来很快就产生了共识,最终决定在土地上作文章,引进‘寿光模式’种菜。”
“要种菜,人才、技术需先行。”该合作社董事长牛燕军说道,“我们高薪聘请了寿光当地高级农艺师作为我们的技术员,包吃包住包出行,让人家安安心心落地传艺。”
然而,要改变群众传统的种植习惯和模式谈何容易。“为了让群众吃上“定心丸”,村里先期建设了8座示范大棚,由村组干部、党员带头搞,有风险党员干部承担、有利益由群众共享。同时,成立了武陟县燕翔蔬菜专业合作社,投资300万元,统一建棚、修路、打井、架线,并与群众签定了合作协议,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就连周边村的不少群众也主动要求到该村搞大棚种植。”谈起建棚之初,牛燕军显得异常激动。
天道酬勤,去年,该合作社种植的黄瓜加上苦瓜每个大棚年收入达8万余元,产量6万斤左右,合作社年产量5000吨以上,产值达2000余万元。
为了实行标准化管理,该村出台了近、远期规划,共吸纳社员60多户,流转土地1000余亩,准备2年内建设大棚260座,分批吸纳全村270多户农民全部加入合作社,按照土地流转、物资供应、技术指导、收购销售、规划管理、标准种植“六统一”实行标准化管理。目前,该合作社已与上海、兰州等地的蔬菜批发商达成了合作意向,西安的一家蔬菜批发商还主动找上门来争取货源。
“下一步,我们准备建成全县标准化蔬菜交易中心,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村庄结成蔬菜种植联盟,努力让燕翔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展望未来,牛燕军信心满怀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