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6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来自引沁灌区的报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引沁灌区名片

  焦作市引沁灌区管理局,不仅担负着孟州市、济源市和洛阳市吉利区山岭区40万亩农田的灌溉和10余万人的安全饮水任务,还担负着抗旱防汛、工业供水、生态供水、养殖供水和水力发电等任务。1968年,该灌区开灌以来,山岭区30余万亩“望天收”的土地变成了旱可浇、涝可排的丰产田。农作物亩产由过去的100公斤变成了吨粮田,成为山岭区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设施。进入21世纪,引沁灌区顺应济源、孟州两市提出的“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在服务好农业灌溉、养殖用水、生态用水的同时,积极为灌区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目前,孟州西部工业区和济源的玉川工业集聚区、虎岭工业集聚区,利用引沁灌区供水,沿渠养殖户星罗棋布,灌区群众亲切地称引沁灌区为“民生工程”、“致富工程”、“幸福工程”,成为促进灌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

  核心提示:引沁灌区是沁河自晋入豫的第一座大型山岭灌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焦作开启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征程,焦作、洛阳、济源三地竞相发展的新形势下,永不满足、追求超越的引沁人,又唱响了立足焦作、融入周边、开放合作、加快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灌区的“主旋律”。本报今天特刊发来自引沁灌区的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焦作开启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征程;焦作、洛阳、济源三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大幕拉开……

  担负着孟州市、济源市、洛阳市吉利区山岭区农田灌溉及孟州西部工业区和济源的玉川、虎岭工业集聚区三大工业区供水任务的引沁灌区,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焦作市引沁灌区管理局副局长赵立伟说,在新形势下,敢为人先、能征善战的引沁人高点定位,从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确立了节水增效、创新服务、拓展市场、开放合作、加快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的发展方略,为引沁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描绘了一幅崭新的蓝图。

  形势逼人,引沁人融入大势,主动作为,开启新征程

  引沁灌区是沁河自晋入豫的第一座大型山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0万亩,灌区人口60万人,设计流量30立方米/每秒,属全国大型灌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引沁灌区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近年来,由于沁河上游山西加大了对沁河水资源的利用力度,相继在沁河干流上修建了和川水利枢纽、张峰水库、杜河水库、阳城电厂提水站和拴驴泉水电站等引蓄水工程,使引沁灌区可用水量逐年减少,严重影响了沁河下游灌区工程效益的发挥。

  随着孟州市、济源市、洛阳市吉利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提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引沁灌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的任务更加艰巨。

  引沁灌区周边水环境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小浪底水库北岸灌区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焦作、济源水资源不足,制约发展的问题,并将改变目前的供水格局;河口水库建成后,沁河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必将影响引沁灌区引水需求现状;山西境内的调蓄工程,特别是张峰水库的逐步开发使用,也对引沁灌区的用水带来了根本性影响;西霞院水库的开发和引黄工程建设,都是影响水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

  节水型社会建设对灌区节水提出了新要求: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引沁灌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灌区成了摆在引沁人面前的新课题。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力带动,对灌区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有力推进,焦作、济源、洛阳三地快速发展,为灌区开发资源、提升资源价值和效益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为全面发挥灌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了新的机遇。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赵立伟胸有成竹地说,在挑战与机遇面前,该局领导班子在认真分析新形势,科学研判的基础上,从灌区实际出发,明确了“立足焦作、融入周边、开放合作、加快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引沁,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科学的发展定位,引领引沁灌区在新起点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五个突破”,“五个抓手”,引沁人在建设现代化灌区的路上阔步前行

  思路决定出路。为实现既定目标,该局从实际出发明确了“五个发力点”:

  在节水增效上实现新突破。该局按照建设节水型灌区和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要求,科学调度、管理水资源,大力实施灌区节水灌溉、续建配套等节水增效项目,用好每一滴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在创新服务上实现新突破。该局从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创新服务手段,打造灌区信息化、现代化服务体系,做到了高效服务、优质服务,以服务促发展、增效益。

  在拓展市场上实现新突破。该局站位全局,按照农业、养殖、工业、发电、生态五大供水板块,进一步细化市场,拓宽供水空间,做大供水“组团”,向细化要空间,向规模要效益。

  在开放合作上实现新突破。该局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孟州、济源、吉利三地快速发展的机遇,抓住小浪底水库北岸灌区、河口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的机遇,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开放合作,实现共赢。

  在加快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该局强力实施“一三五十”工程,做大引沁“经济蛋糕”。强力打造“一渠四带”服务示范区,改造提升总干渠,高效优质服务沿渠工业经济带、高效农业带、生态绿化带和旅游观光带。充分挖掘灌区现有土地资源,内强外联,招商引资,打造灌区新的经济增长板块。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灌区现代化建设,把引沁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大型灌区。

  “五个突破”的目标如何实现?该局多策并举,重点抓了五项工作。

  开启思想总开关,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克难攻坚实现蓝图上来。该局采取多种思想教育手段,强化广大职工的责任意识、目标意识和创先争优意识,凝聚共识,形成了建设现代化新引沁的强大合力。

  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拼抢精神,把工作抓紧、抓细、抓实。该局为此提出了领导带头、典型带动、全员推动,细分市场、开放合作、优化服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增加亮点、找准切入点、控制风险点,比学赶超、跑争拼抢、督促指导、跟踪问效、绩效激励“十六条”工作办法。

  优化水量调度管理,管好用好每一滴水。该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了引用沁河洪水最大化、水的有效利用率最大化、供水效益最大化,精心实施“渠库联调”和“工业供水”两大战略。在调度管理上,做到了计划用水和相机用水、预先调度和适时调度、超前配水和错峰配水、抗旱防汛和调蓄洪水“四个结合”。

  强化队伍建设,打造“引沁铁军”。正确路线确定之后,人是决定因素。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骁勇善战、绩效显著的团队,该局采取多种手段强素质、增本领,为建设现代化新引沁提供了根本保证。

  提高机关效能,服务灌区发展。为了切实提高机关服务经济运行的能力和水平,该局开展了争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五型机关”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化灌区建设步伐。

  蓝图已绘就,路径已明确,引沁人正在用行动书写未来

  记者曾多次赴引沁灌区采访,近日再访引沁,一路走,一路看,感触更深,收获更大。走进引沁,扑面而来的是引沁人干事创业的激情;走进灌区,水力发电,工业、农业、生态供水,项目建设的火热场面令人振奋;走近引沁人,他们那种永不满足、永远追求超越的精神震颤心灵。一个建设新引沁、实现新跨越的态势正在这里形成。

  今年灌区的农业灌溉是2008年以来沁河来水最好的一年,也是灌区最需要灌溉的时期。引沁局广大职工紧紧抓住有利战机,全力以赴,日夜奋战,到目前,共引水8000多万立方米,为灌区小麦丰产丰收提供了有效的水源保障。如今,灌区广大职工正奋战在灌溉一线,为灌区玉米播种、保苗送去了水源。

  记者在该灌区采访时了解到,水利项目建设正在全面推进。投资1667万元、治理总干渠长度7700米的2011年度第二批项目正在强力推进。投资5571万元的引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河口水库影响引沁灌区专项工程正在积极推进。灌区土地资源开发项目也正在积极运作当中。

  建设新引沁,实现新跨越,已经变成了引沁人的具体行动。各管理处利用麦收期间灌溉间隙,积极为库池蓄水,并做好了汛期灌库准备工作。引沁水电公司抓住沁河来水较多的机遇,分秒必争,多发满供,今年已发电3400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显著增加。供水科优化水量调度管理,合理调配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发电用水和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全局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赵立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引沁的发展重在谋划,重在实干,重在实效,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建设,灌区周边各地竞相发展的大好机遇,以项目为引领,以实干促发展,强力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努力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安全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为焦作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引沁灌区风光。 引 沁 摄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