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深化合作交流 谋求企地双赢
“结亲”央企力推转型升级
焦东路跨渠桥梁已具雏形
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
走好“三化”协调发展新路
今生不了情
“故事大王”焦作选拔赛落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生不了情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张飞跃

《焦作日报》55岁华诞,我百感交集。知恩图“报”,想要表达的,怎一个“情”字了得!

  党报于我,是恩情。

  我高中刚毕业因故辍学去农行上班,但对语文学习特别是舞文弄字一直情有独钟。在我心目中,《焦作日报》是“圣殿”,能在上面发表点儿啥,那是别样的荣耀。

  为登上党报大雅之堂,我笔耕不辍。在编辑老师们的悉心调教下,从“豆腐块”、“零星雨”,到登大块、见头版、上头条,党报刊发我宣传农行的稿子有上百篇。

  因此,从农行县支行、市分行到省分行,我有了好写、能写的名气,曾幸运地被借调到北京农行总行任杂志编辑两年多,前不久还应邀在中国银监会《中国农村金融》通讯员培训班上讲了我从文的收获和体会。

  我从《焦作日报》受益的,更有看问题的高度、想事情的深度和做工作的缜密。如今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近五年,我心里面清楚,《焦作日报》是我的人生航标,是引我、助我一路成长的恩师!

  报人于我,是亲情。

  因报结缘,我拜识的《焦作日报》编辑、记者有几十位,其中不乏对我影响至深、让我终生不忘的师长。

  前辈周正和22年前不仅教我练珠算,更引导我新闻报道咋入门;曾长期联络财贸口的首席记者李晋豫,帮了包括我在内的我行办公室几代人;我执写的4100字《金穗耀山阳》,是首席记者刘金忠的“妙笔”让它见报后“生了花”;张国柱、王爱军、王军、李弘、吕正军……一任任总编室主任(副主任),让我在高手栽培下长了见识和才干;芦凤海、李相宜、赵金瑜、王晨光、孙阎河……老师们挥就的一篇篇农行工作通讯,道出了农行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更大的自觉、更多的担当。

  还有,还有,恕我不一一表谢。我与他们,有的一见钟情,有的日久生情,在我感情深处,早已把这些老师们当成了亲人。

  农行于报社,是钟情。

  我供职的农行焦作分行,前任、现任领导中,有好几位都有办公室工作经历,都对《焦作日报》情有独钟。正因此,农行与报社也是日久生情,情深意重。

  1997年下半年,《焦作日报》连续、深度报道了我行盘活沉淀资金的创举,竟引起中央电视台来焦专访,并且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了长达3分38秒的我行专题新闻。这着实在焦作、在整个农行系统,引起了震动和震撼。

  从财贸版、“金融与证券”到“金融之窗”,报社办的专刊、专栏,农行始终是坚定的支持者和热情的参与者。尤为难忘,2010年8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杨法育和我行领导高端决策,全市金融界第一份专刊——《城乡金融》横空出世,一时间,读者关注,业界仿效。我作为其中一个牵线人,感觉很欣慰。

  《焦作日报》,党的喉舌,民声阵地,山阳形象,读者家园。因为她,我们的“焦作情结”浓郁飘香!①5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