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最后10箱了,大家伙儿加把劲儿赶紧往车上搬啊!别让客人等急喽。”6月16日,孟州市河阳街道东葛村的果农党市民正指挥工人给郑州的客商搬运桃子。
党市民今年39岁,长年的辛苦劳累让他看起来略显苍老。他种的桃子口感好、价格公道,吸引了外地客商赶大早来果园里拉桃子。
党市民送走了外地客商,才顾得上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与笔者攀谈起来。一听介绍,才知道党师傅种植果树已有10余年的经验,2010年还被中央财政部和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带头人的称号。有了这种鼓励,党师傅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新知识、新技术普及和推广给种植户,目前带动本村和周边60多家种植户种植果树。
“今年我省很多地方的果农都反映桃子、杏子等水果滞销甚至烂在地里,你难道就不愁这100亩果树的销路吗?”笔者问道。
党师傅沉着地说,他种桃子不是盲目的栽种,先要选择多个品种进行小规模试种,等桃子成熟后经过专家评定选出最好的品种后再大面积种植,这样既保证桃子的口感和样貌,也不会因为品种不好而滞销亏本。
谈到收入,党师傅眉头一扬,笑着说:“一年少说也能挣40万元吧,比种地可强多了。”他还向笔者透露,今年要再发展60亩地培育桃苗,等桃子成熟时,能让更多的市民去他的桃园采摘、观光旅游。
又有一辆小货车来拉桃子了,笔者不便久留,怕耽误党师傅干活。临走前,党师傅把刚洗好的桃子递给了笔者等人,要大家尝尝鲜。大家品尝后,异口同声地说:“这桃儿,真甜!” 梁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