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国利 通讯员耍旭祥)首创技术的威力有多大?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铿锵作答:首创技术就是生产力,就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据悉,昊华宇航自主研发的离子膜烧碱脱氯及盐水精制新技术,从去年3月份投产的24万吨离子膜烧碱、20万吨PVC树脂装置应用以来,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昊华宇航的这一首创技术,累计节约亚硫酸钠305吨,次氯酸钠292吨,氯化钡578吨,节电4.2万度,节约运行费用380余万元,减少盐泥外排量650余吨。
昊华宇航副总工程师、技术研发处处长王松波昨日告诉记者,该技术在国内氯碱行业属于首创,按54万吨装置计算,每年可节约亚硫酸钠、次氯酸钠、氯化钡、电等能耗价值850万元,减少盐泥排放量1600吨。
昊华宇航第一套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于2005年6月建成投产,这是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引进日本旭化成的自然循环复极式离子膜电解槽,主要生产工艺采用旭化成的成套生产工艺。
在生产过程中,昊华宇航技术人员发现此工艺过程复杂,需要加入的添加剂较多,电力消耗大,盐泥排放量多,既浪费原材料和动力能源,又造成了污染环境。
为解决这一问题,昊华宇航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利用电解槽出来的淡盐水含的游离氯取代一次盐水精制加入的次氯酸钠,用于除去粗盐水中的有机物和菌藻类杂质”的技术方案。即将出电解槽的淡盐水经脱氯塔脱氯后,控制淡盐水中含有需要量的游离氯,然后送至盐水精制工序,利用淡盐水里的游离氯,除去粗盐水中的有机物和菌藻类,从而取消了脱氯系统加亚硫酸钠装置和盐水系统加次氯酸钠装置。
在具体改造过程中,昊华宇航取消了脱氯后淡盐水加亚硫酸钠的装置,对离子膜电解及淡盐水脱氯等系统的设备、管道、阀门、自动检测装置进行了改造,调整了工艺操作法和工艺指标,使返回盐水精制系统的淡盐水中保留需要量的游离氯,既满足离子膜电解生产的各项指标要求,又满足一次盐水生产的要求,并保证生产系统运行稳定;同时对一次盐水的相关设备、管道、阀门及在线自动检测装置等设施进行了改造,取消了加次氯酸钠的装置,调整变更了工艺操作方法和工艺控制指标,合理调整化盐水中游离氯的含量,以保持粗盐水中所含的游离氯在规定的范围内,达到除去盐水中的有机物和菌藻类的目的。
昊华宇航先后在2005年6月建成的10万吨离子膜烧碱装置、2007年10月建成的20万吨离子膜烧碱装置、2011年3月建成的24万吨离子膜烧碱装置上运用该技术,运行效果较为明显。该技术2010年8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2011年10月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以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论文获得第二十六届全国氯碱行业技术年会暨第九届“佑利”杯氯碱论文交流会一等奖,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与国内同类生产装置相比,该技术可以简化生产工艺,减少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和盐泥外排量,同时还提高了生产系统指标控制的稳定性;对于新建系统可节约工程投资,年产20万吨的装置可节约工程投资100万元。